鄂尔多斯盆地池124井区长6油藏储层评价
发布时间:2021-08-04 18:30
池124井区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冯地坑乡境内,面积34.5km2。由于长6油层组储层孔渗性变化快,孔喉类型多样以及非均质性强等问题,致使储层评价不够完善。论文利用地球物理、地质和测试资料,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沉积微相分析以及砂体展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和储层综合评价。论文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长61、长62和长63三个油层,主力油层为长61和长62,将主力油层进一步细分为四个次一级小层:长611、长612、长621和长622,各小层地层格架稳定。长6油层组地层厚度变化不大,为110m左右,顶面构造呈东高西低的单斜。池124井区长6油层组为北东、北西向交汇物源控制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边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间湾四种沉积微相,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概况
2.2 构造特征
2.3 沉积演化
2.4 地层特征
3 小层划分与对比
3.1 划分对比方案
3.2 划分与对比原则
3.3 小层划分对比步骤
3.4 划分与对比结果
4 沉积微相
4.1 微相类型
4.2 单井相
4.3 连井相
4.4 砂体分布
4.5 平面相分析
5 储层特征
5.1 岩石学特征
5.2 孔隙特征
5.3 储层孔渗性
5.4 储层非均质性
6 储层综合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储层物性特征[J]. 任颖,孙卫,张茜,魏晓娥. 国外测井技术. 2016(04)
[2]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北地区长6油层组砂体特征[J]. 谭谦,曹锐,龙虹宇. 科技创新导报. 2014(32)
[3]姬塬油田铁边城区块长6储层特征研究[J]. 张佳超,聂青,张玉婷,杨珺.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4)
[4]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特征研究[J]. 王战永,陈义才,何逢阳,王波,崔宏伟. 中国西部科技. 2010(29)
[5]鄂尔多斯盆地堡子湾地区延长组长6储集砂体发育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J]. 王卫红,田景春,李君文,陈建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05)
[6]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沉积相特征和砂体展布[J]. 郑荣才,王海红,韩永林,王成玉,牛小兵,王昌勇. 岩性油气藏. 2008(03)
[7]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J]. 邓秀芹,蔺昉晓,刘显阳,庞锦莲,吕剑文,李士祥,刘鑫. 古地理学报. 2008(02)
[8]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展[J]. 于翠玲,林承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04)
[9]灰色系统储层流动单元综合评价方法[J]. 宋子齐,杨立雷,王宏,李燕,孙丽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03)
[10]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6段储层沉积相及勘探方向[J]. 宋和平,王桂成,安小平,张风博,耿传林. 西北地质. 2006(04)
博士论文
[1]永安镇油田永1块古近系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储层评价研究[D]. 曲全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2]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储层特征及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 窦伟坦.成都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姬塬地区长6储层综合评价及建产有利区预测[D]. 李珊.西北大学 2014
[2]姬塬油田长6油藏储集体展布规律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 李慧.西安石油大学 2013
[3]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6段致密砂岩储层评价[D]. 韩玫梅.成都理工大学 2012
[4]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层序特征研究[D]. 王启宇.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 杜金良.西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22192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概况
2.2 构造特征
2.3 沉积演化
2.4 地层特征
3 小层划分与对比
3.1 划分对比方案
3.2 划分与对比原则
3.3 小层划分对比步骤
3.4 划分与对比结果
4 沉积微相
4.1 微相类型
4.2 单井相
4.3 连井相
4.4 砂体分布
4.5 平面相分析
5 储层特征
5.1 岩石学特征
5.2 孔隙特征
5.3 储层孔渗性
5.4 储层非均质性
6 储层综合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储层物性特征[J]. 任颖,孙卫,张茜,魏晓娥. 国外测井技术. 2016(04)
[2]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北地区长6油层组砂体特征[J]. 谭谦,曹锐,龙虹宇. 科技创新导报. 2014(32)
[3]姬塬油田铁边城区块长6储层特征研究[J]. 张佳超,聂青,张玉婷,杨珺.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4)
[4]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特征研究[J]. 王战永,陈义才,何逢阳,王波,崔宏伟. 中国西部科技. 2010(29)
[5]鄂尔多斯盆地堡子湾地区延长组长6储集砂体发育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J]. 王卫红,田景春,李君文,陈建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05)
[6]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沉积相特征和砂体展布[J]. 郑荣才,王海红,韩永林,王成玉,牛小兵,王昌勇. 岩性油气藏. 2008(03)
[7]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J]. 邓秀芹,蔺昉晓,刘显阳,庞锦莲,吕剑文,李士祥,刘鑫. 古地理学报. 2008(02)
[8]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展[J]. 于翠玲,林承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04)
[9]灰色系统储层流动单元综合评价方法[J]. 宋子齐,杨立雷,王宏,李燕,孙丽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03)
[10]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6段储层沉积相及勘探方向[J]. 宋和平,王桂成,安小平,张风博,耿传林. 西北地质. 2006(04)
博士论文
[1]永安镇油田永1块古近系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储层评价研究[D]. 曲全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2]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储层特征及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 窦伟坦.成都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姬塬地区长6储层综合评价及建产有利区预测[D]. 李珊.西北大学 2014
[2]姬塬油田长6油藏储集体展布规律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 李慧.西安石油大学 2013
[3]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6段致密砂岩储层评价[D]. 韩玫梅.成都理工大学 2012
[4]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层序特征研究[D]. 王启宇.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 杜金良.西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22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2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