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新疆奇台县黄羊山石墨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4 18:06
  新疆奇台县黄羊山石墨矿床位于苏吉泉-吐尔库里晶质石墨成矿带上,赋矿岩性主要为细粒斑状含石墨混染花岗岩,石墨以晶质鳞片状产出。典型矿床区域出露的花岗岩属于高硅、低铝、贫钙镁、富碱的准铝质A型花岗岩。北疆地区A型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的蛇绿岩套所记录的洋壳年龄相吻合,黄羊山碱性花岗岩的εNd(t)的值与岩体东南侧具有大洋斜长花岗岩的特征的斜长花岗岩的εNd(t)值相比少了34个单位,微量元素中的Sm/Nd、La/Nb、Ba/Nb、Th/Nb比值的范围表明,花岗岩的岩浆来源于壳-幔源岩浆混合,且洋壳残片物质为壳源岩浆组成部分。石墨矿LA-ICP-MS锆石U-Pb测试结果表明206Pb/208U年龄为298±6Ma与前人所测得的黄羊山岩体的年龄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一致,进而可知石墨矿成矿时代为晚石炭世,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环境中。前人测得的石墨矿中的δ13C值介于-21.3‰-23.9‰之间,因此可以推断石墨矿的碳质来源为有机碳,属于海相或者陆相沉积物的有机质。在后碰撞...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疆奇台县黄羊山石墨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黄羊山一带石墨矿区交通位置图

分布图,石墨矿,地层,分布图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先后发现卡拉先格尔、阿尔曼太—大哈甫提克山、苏吉泉—吐尔库里 3 条晶质石成矿亚带。其中黄羊山一带晶质石墨矿为目前东准石墨成矿带上规模最大的一处晶墨矿产区。东准噶尔成矿带出露的地层以晚古生代地层为主(图 2-2),零星分布有早古生代地层,早古生界志留系零星出露,为中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碳酸盐岩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广泛发育,泥盆纪至晚二叠世早期主要为海相火山岩,火山岩、陆源碎屑岩;其次为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及火山岩,局部见到陆相沉积,厚度。中生界分布有限,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新生代地层广泛发育于戈壁滩及山前地带[19

黄羊,带区,地质简图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下石炭统黑山头组(C1h)围绕着黄羊山复式岩体,主要集中在北西方向和南缘,本区黑山头组可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岩性主要以灰黑色-灰绿色沉凝灰岩为主,同样出现一些灰-灰绿色细粒岩屑砂岩和以透镜体形式产出的砾岩,下段岩性主要有含凝灰质粉砂岩的一套陆源碎屑岩,为岩屑砂岩。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分布于黄羊山复式岩体南部,红柳沟-苏吉泉断裂南侧与卡拉麦里大断裂北侧中间地带及卡拉麦里断裂南边一部分,分布范围较广,可以分为六段,主要出露深灰色凝灰质粉砂岩、灰绿色晶屑玻屑凝灰岩、深灰玄武岩。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t)在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南侧分布,为一套陆相中基性的火山岩,少量火山碎屑岩,岩性主要以灰绿色安山玢岩、凝灰岩为主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黄羊山复式岩体东侧,发育第四系更新统洪积物和全新统冲洪积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影响黄羊山岩体特征的因素[J]. 马帅.  科技与创新. 2017(15)
[2]天然石墨利用现状及石墨制品综述[J]. 饶娟,张盼,何帅,李植淮,马鸿文,沈兆普,苗世顶.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7(01)
[3]东准噶尔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时代的厘定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意义[J]. 李振生,聂峰,田晓莉,石永红,牛浩,王创.  地质学报. 2016(03)
[4]中国石墨矿床成矿规律概要[J]. 李超,王登红,赵鸿,裴浩翔,李欣尉,周利敏,杜安道,屈文俊.  矿床地质. 2015(06)
[5]中国天然石墨未来需求与发展展望[J]. 高天明,陈其慎,于汶加,沈镭.  资源科学. 2015(05)
[6]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J]. 朱振峰,程莎,董晓楠.  功能材料. 2013(21)
[7]新疆青河县达布逊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J]. 郭巧玲,王德明,魏军.  西部探矿工程. 2013(06)
[8]石墨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 沈万慈,康飞宇,黄正宏,杜鸿达.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3(02)
[9]不同成因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进展[J]. 雷玮琰,施光海,刘迎新.  地学前缘. 2013(04)
[10]世界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J]. 尹丽文.  国土资源情报. 2011(06)

博士论文
[1]新疆东准清水—松喀尔苏地区金成矿规律及定量评价研究[D]. 邢俊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硕士论文
[1]新疆卡拉麦里与A型花岗岩有关锡矿的地质特征和围岩蚀变[D]. 陈言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2]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花岗岩类研究[D]. 杨高学.长安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22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22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a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