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动探测的江汉盆地浅部土层结构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1 11:08
微动探测方法是利用场地背景噪声作为信号源的新型探测方法。该方法以其对场地无干扰、简便快捷等优点,能在居民区、公路、环境敏感区等区域进行快速地层探测,近年来已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但是该方法对地层划分的精度是否满足工程地质需求,一直是地球物理专业与岩土工程交叉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当前面波勘探的发展需求,在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微动勘探上的研究进展,对基于空间自相关法的微动探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频谱特征,计算空间自相关系数,提取频散曲线,初始模型设置与地层结构反演。根据实际情况,本文选择了江汉盆地作为微动探测场地。通过现场的测量,设计了3组不同台阵,分别进行实验观测,得到了实验场地的微动探测结果。结合同场地下的钻孔岩芯资料,分别进行地层结构对比分析,确定了微动探测方法的结果可靠性,给微动探测方法在江汉盆地地层结构探测中的可行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验依据。通过基于空间自相关法在江汉盆地的探测,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圆形台阵中,中心设置1台检波器,圆周设置3台检波器,是最优的观测方法。该台阵也可以变化为结合不同半径的三角形,使用嵌套的方式,组成多重圆环形...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湖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技术方法路线
图 3.1 横波质点位移图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波长和波形变化,横波波速都只与 μ、ρ 有关,看到纵横波波速比:22 (1 )1 2α λ μυβ μ υ+ = =
图 3.2 β/α—Vr/β 函数图 层状介质中瑞雷波的频散方程在 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通常使用齐次线性方程组来解多层介质情况非常繁琐,未能实际应用于模型计算。1953 年 Haskell 提出修正的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宁波轨道交通暗浜勘察物探方法研究[J]. 翟法智,徐佩芬,潘丽娜,陈斌,张春进,凌甦群.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4)
[2]利用微动法快速探测岩溶塌陷区覆盖层厚度[J]. 张伟,甘伏平,梁东辉,韩凯,刘伟. 人民长江. 2016(24)
[3]江汉盆地新构造运动对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的制约[J]. 杨青雄,田望学,李启文,孔令耀. 地质力学学报. 2016(03)
[4]浅层地震反射在不良地质体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 韩松. 铁道工程学报. 2016(06)
[5]武汉后湖地区土层剪切波速与深度的关系[J]. 林亚洲,王秋良,李井冈,廖武林,张丽芬.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6(04)
[6]微动勘探法圆形阵列台站数量和分布方式研究[J]. 李传金,徐佩芬,凌甦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07)
[7]立足浅地表,发展新技术[J]. 刘光鼎.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8)
[8]微动台阵法探测地下结构的实验研究[J]. 魏运浩,李井冈,姚运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01)
[9]遗传算法在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中的应用研究[J]. 晋思,邵嘉琪,支剑丽. 人民长江. 2015(03)
[10]基于微动技术探测盆地浅部地层速度结构[J]. 李细兵,范小平. 震灾防御技术. 2014(04)
博士论文
[1]基于空间自相关法的微动勘探技术的研究[D]. 焦健.吉林大学 2012
[2]微震空间自相关法在地下空间探测中的可行性研究[D]. 文成哲.吉林大学 2010
[3]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构造控制作用研究[D]. 袁志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4]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勘探方向[D]. 王必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5]高模式瑞雷面波及其正反演研究[D]. 肖柏勋.中南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基于SPAC和NCF技术的被动源面波浅勘方法研究[D]. 刘庆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5
[2]基于面波记录反演土层结构[D]. 李树栩.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3]用人工源和天然源面波联合探测浅层速度结构[D]. 张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2
[4]地脉动在黄土地区厚覆盖层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 曾立峰.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2
[5]瑞雷波场正演模拟及频散曲线的提取[D]. 邓乐翔.长安大学 2010
[6]CO2地质储存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研究[D]. 姜玲.中国地质大学 2010
[7]瞬态瑞雷波勘探中的数字处理技术研究[D]. 杜立志.吉林大学 2005
[8]江汉平原地下水系统三维数值模拟[D]. 赵德君.中国地质大学 2005
[9]江汉盆地沉湖地区海相地层构造模式研究[D]. 赵金生.西北大学 2004
[10]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瞬态面波测试技术研究[D]. 贺会团.河北工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74782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湖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技术方法路线
图 3.1 横波质点位移图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波长和波形变化,横波波速都只与 μ、ρ 有关,看到纵横波波速比:22 (1 )1 2α λ μυβ μ υ+ = =
图 3.2 β/α—Vr/β 函数图 层状介质中瑞雷波的频散方程在 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通常使用齐次线性方程组来解多层介质情况非常繁琐,未能实际应用于模型计算。1953 年 Haskell 提出修正的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宁波轨道交通暗浜勘察物探方法研究[J]. 翟法智,徐佩芬,潘丽娜,陈斌,张春进,凌甦群.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4)
[2]利用微动法快速探测岩溶塌陷区覆盖层厚度[J]. 张伟,甘伏平,梁东辉,韩凯,刘伟. 人民长江. 2016(24)
[3]江汉盆地新构造运动对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的制约[J]. 杨青雄,田望学,李启文,孔令耀. 地质力学学报. 2016(03)
[4]浅层地震反射在不良地质体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 韩松. 铁道工程学报. 2016(06)
[5]武汉后湖地区土层剪切波速与深度的关系[J]. 林亚洲,王秋良,李井冈,廖武林,张丽芬.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6(04)
[6]微动勘探法圆形阵列台站数量和分布方式研究[J]. 李传金,徐佩芬,凌甦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07)
[7]立足浅地表,发展新技术[J]. 刘光鼎.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8)
[8]微动台阵法探测地下结构的实验研究[J]. 魏运浩,李井冈,姚运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01)
[9]遗传算法在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中的应用研究[J]. 晋思,邵嘉琪,支剑丽. 人民长江. 2015(03)
[10]基于微动技术探测盆地浅部地层速度结构[J]. 李细兵,范小平. 震灾防御技术. 2014(04)
博士论文
[1]基于空间自相关法的微动勘探技术的研究[D]. 焦健.吉林大学 2012
[2]微震空间自相关法在地下空间探测中的可行性研究[D]. 文成哲.吉林大学 2010
[3]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构造控制作用研究[D]. 袁志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4]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勘探方向[D]. 王必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5]高模式瑞雷面波及其正反演研究[D]. 肖柏勋.中南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基于SPAC和NCF技术的被动源面波浅勘方法研究[D]. 刘庆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5
[2]基于面波记录反演土层结构[D]. 李树栩.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3]用人工源和天然源面波联合探测浅层速度结构[D]. 张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2
[4]地脉动在黄土地区厚覆盖层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 曾立峰.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2
[5]瑞雷波场正演模拟及频散曲线的提取[D]. 邓乐翔.长安大学 2010
[6]CO2地质储存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研究[D]. 姜玲.中国地质大学 2010
[7]瞬态瑞雷波勘探中的数字处理技术研究[D]. 杜立志.吉林大学 2005
[8]江汉平原地下水系统三维数值模拟[D]. 赵德君.中国地质大学 2005
[9]江汉盆地沉湖地区海相地层构造模式研究[D]. 赵金生.西北大学 2004
[10]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瞬态面波测试技术研究[D]. 贺会团.河北工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74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74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