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白狼城油区长2 2 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浅析
发布时间:2021-09-04 08:47
白狼城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东北部,其主要产油层为长2油层组,该油区目前已全面进入注水开发阶段。针对产量低、含水高、油层动用程度低、注采井网不完善等问题,论文依据大量地质、测井、分析测试及油田开发动态资料,对研究区内主力产层长2段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储层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油藏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区域内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并针对本区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及油田实际开发状况,提出了开发调整措施的建议。取得的主要认识成果有:1研究区构造由东至西逐渐降低,且相对平缓,在南部的167井与1井之间有一条北东南西向正断层。2通过岩性特征、区域地层划分标志层等资料将研究区长2段划分为3个小层,又将主力产层长22段细分为5个小层。3研究区长2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微相为分支河流及分流间洼地。借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高压压汞实验等分析,长22砂岩储集层为中孔-细喉型、低渗透性储层。储层砂体连续性相对较好,砂体有效厚度相对大的地方主要沿河道发育区域呈条带状分布。白狼城油区储层总体属于弱非均质性—均质。4研究区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油层分布受岩性、物性及低幅度构造控制...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技术路线图??1.5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以不到1°的倾角(图2-1)。??圓??驅??、\?一"“??V?“?"X?B?0?ED???-lis?WP?他????图2-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分区及研究区位置(据长庆油田资料)??2.2.2?尔多斯盆地沉积特征??由于印支运动影响作用,华北克拉通场陷在晚三叠世延长期逐渐向郭尔多斯盆地转??化[18】。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盆地的发展过程及演化历程客观展现了大型湖盆从形成到??消亡的过程[19]。??盆地在长10期经历了湖盆下沉,在中心地区形成三角洲群体的发育初期,长9到??长8期由于断裂活动湖水已全部掩没长10期的三角洲体系,湖盆规模扩大,呈现西陆??东平的格局;湖盆在长7期达到全盛,规模急剧扩大,成为了延长组重要的经源岩分布??区;长6至长4+5时期由于湖盆减缓了下降的速度,沉积作用也由强变弱,深湖区开始??8??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C、高电阻以及扩径,长2和长3均发育块状砂岩,一般长2砂岩多呈厚长3砂岩发育更好,沉积旋回上,长2通常具有3个完整的砂泥岩沉积旋回,状河沉积形成的厚砂岩复合体,自然电位曲线上呈箱型;长3各类电测曲线现银齿状[27],以砂泥岩互层的曲流河沉积为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综合研究与实践[J]. 缪飞飞,刘小鸿,张宏友,耿娜,张言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2]黄陵地区隔夹层发育特征及对储层影响[J]. 赵敏,李克永,杨剑,李长忠,李文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4(01)
[3]姬塬油田X区长8油层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J]. 李康,康胜松,尚婷,王俊超,李军,罗宝莉.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04)
[4]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J]. 时保宏,姚泾利,张艳,张雷,杨亚娟,李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03)
[5]姬塬西北部三叠系长8油藏主控因素研究[J]. 白旭,宁莹,黄文芳,徐宁,李化斌. 石油化工应用. 2013(06)
[6]新安边油区延9、延10沉积微相研究[J]. 张鹏,李鑫,贺杠,乔伟,刘成洋. 石油化工应用. 2013(01)
[7]姬塬油田元47延10油藏储层特征研究[J]. 杜剑平,钱海涛,王改娥.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0)
[8]横山油田魏家楼油区横探18-横探6井区小层划分研究[J]. 代刚.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9]延长油田白狼城油区长2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分析[J]. 王亚雄,王雪鹏,王珂.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10)
[10]横山白狼城油区油藏富集规律初步认识[J]. 杜伟.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博士论文
[1]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4+5层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D]. 杨克文.西北大学 2009
[2]陕北地区蟠龙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 薛军民.西北大学 2009
[3]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晚三叠世早期的沉积环境与古地理演化[D]. 杨县超.西北大学 2009
[4]安塞油田长2河流相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戴亚权.西北大学 2009
[5]子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储层特征研究[D]. 张晓莉.长安大学 2009
[6]西峰长8油藏开发早期高含水井治理技术研究[D]. 张荣军.西北大学 2008
[7]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沉积中心迁移演化规律研究[D]. 曹红霞.西北大学 2008
[8]鄂尔多斯盆地直罗—安定期原盆恢复[D]. 赵俊峰.西北大学 2007
[9]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 郭艳琴.西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上桥油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油藏特征研究[D]. 张亚芹.西北大学 2013
[2]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白452井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D]. 周婷婷.西安石油大学 2013
[3]长庆油田堡子湾南长4+5油层注水效果评价研究[D]. 魏晓杰.西安石油大学 2013
[4]合水地区长63、长8储层综合评价及上产潜力分析[D]. 段晓晨.西安石油大学 2012
[5]靖边气田南部高桥—杏河地区气藏储层特征评价研究[D]. 张剑峰.西安石油大学 2012
[6]靖边油田三胜区长6油层组储层评价[D]. 邢星.西安石油大学 2012
[7]裂缝型低渗透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杨亿前.长江大学 2012
[8]鄂尔多斯盆地BLC地区长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 李南星.西北大学 2011
[9]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10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D]. 葛海影.长安大学 2011
[10]河间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综合治理对策研究[D]. 王刚.中国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82953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技术路线图??1.5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以不到1°的倾角(图2-1)。??圓??驅??、\?一"“??V?“?"X?B?0?ED???-lis?WP?他????图2-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分区及研究区位置(据长庆油田资料)??2.2.2?尔多斯盆地沉积特征??由于印支运动影响作用,华北克拉通场陷在晚三叠世延长期逐渐向郭尔多斯盆地转??化[18】。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盆地的发展过程及演化历程客观展现了大型湖盆从形成到??消亡的过程[19]。??盆地在长10期经历了湖盆下沉,在中心地区形成三角洲群体的发育初期,长9到??长8期由于断裂活动湖水已全部掩没长10期的三角洲体系,湖盆规模扩大,呈现西陆??东平的格局;湖盆在长7期达到全盛,规模急剧扩大,成为了延长组重要的经源岩分布??区;长6至长4+5时期由于湖盆减缓了下降的速度,沉积作用也由强变弱,深湖区开始??8??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C、高电阻以及扩径,长2和长3均发育块状砂岩,一般长2砂岩多呈厚长3砂岩发育更好,沉积旋回上,长2通常具有3个完整的砂泥岩沉积旋回,状河沉积形成的厚砂岩复合体,自然电位曲线上呈箱型;长3各类电测曲线现银齿状[27],以砂泥岩互层的曲流河沉积为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综合研究与实践[J]. 缪飞飞,刘小鸿,张宏友,耿娜,张言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2]黄陵地区隔夹层发育特征及对储层影响[J]. 赵敏,李克永,杨剑,李长忠,李文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4(01)
[3]姬塬油田X区长8油层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J]. 李康,康胜松,尚婷,王俊超,李军,罗宝莉.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04)
[4]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J]. 时保宏,姚泾利,张艳,张雷,杨亚娟,李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03)
[5]姬塬西北部三叠系长8油藏主控因素研究[J]. 白旭,宁莹,黄文芳,徐宁,李化斌. 石油化工应用. 2013(06)
[6]新安边油区延9、延10沉积微相研究[J]. 张鹏,李鑫,贺杠,乔伟,刘成洋. 石油化工应用. 2013(01)
[7]姬塬油田元47延10油藏储层特征研究[J]. 杜剑平,钱海涛,王改娥.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0)
[8]横山油田魏家楼油区横探18-横探6井区小层划分研究[J]. 代刚.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9]延长油田白狼城油区长2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分析[J]. 王亚雄,王雪鹏,王珂.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10)
[10]横山白狼城油区油藏富集规律初步认识[J]. 杜伟.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博士论文
[1]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4+5层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D]. 杨克文.西北大学 2009
[2]陕北地区蟠龙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 薛军民.西北大学 2009
[3]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晚三叠世早期的沉积环境与古地理演化[D]. 杨县超.西北大学 2009
[4]安塞油田长2河流相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戴亚权.西北大学 2009
[5]子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储层特征研究[D]. 张晓莉.长安大学 2009
[6]西峰长8油藏开发早期高含水井治理技术研究[D]. 张荣军.西北大学 2008
[7]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沉积中心迁移演化规律研究[D]. 曹红霞.西北大学 2008
[8]鄂尔多斯盆地直罗—安定期原盆恢复[D]. 赵俊峰.西北大学 2007
[9]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 郭艳琴.西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上桥油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油藏特征研究[D]. 张亚芹.西北大学 2013
[2]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白452井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D]. 周婷婷.西安石油大学 2013
[3]长庆油田堡子湾南长4+5油层注水效果评价研究[D]. 魏晓杰.西安石油大学 2013
[4]合水地区长63、长8储层综合评价及上产潜力分析[D]. 段晓晨.西安石油大学 2012
[5]靖边气田南部高桥—杏河地区气藏储层特征评价研究[D]. 张剑峰.西安石油大学 2012
[6]靖边油田三胜区长6油层组储层评价[D]. 邢星.西安石油大学 2012
[7]裂缝型低渗透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杨亿前.长江大学 2012
[8]鄂尔多斯盆地BLC地区长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 李南星.西北大学 2011
[9]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10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D]. 葛海影.长安大学 2011
[10]河间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综合治理对策研究[D]. 王刚.中国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82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8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