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海洋-寨底地下水系统水资源动态特征分析及评价

发布时间:2021-09-07 06:45
  岩溶区地下水资源量丰富,开发潜力大,但其分布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水流运动规律多变,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限制了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程度。本研究以广西漓江流域海洋-寨底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地下水系统水均衡观测网络,根据观测数据及水文地质特征调查对系统进行划分,通过滑动平均法、Sen’s斜率估计法、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等对系统进行降水变化特性计算,并分析系统地下水资源转化特性,对系统进行天然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建立了适宜的岩溶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体系,为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依据水文地质特征调查,将海洋-寨底地下水系统分为7个子系统:钓岩地下水子系统、水牛圯地下水子系统、东究西侧地下水子系统、东究东侧地下水子系统、大浮地下水子系统、菖蒲岭地下水子系统、寨底地下水子系统。地下水子系统的补、径、排特征描述为研究区岩溶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及评价提供研究基础。(2)海洋-寨底地下水系统丰水期的降水量下降趋势较明显,变化率为4.11 mm/a,平水期年降水量下降趋势较缓慢,变化率为1.97 mm/a,枯水期降水量下降趋势较缓慢,变化率为2.32 m... 

【文章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海洋-寨底地下水系统水资源动态特征分析及评价


技术路线图

地理位置,降水量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第2章研究区概况2.1自然地理条件2.1.1地理位置海洋-寨底地下水系统位于桂林市东部灵川县境内,属漓江流域上游区东部潮田河水系,是西南岩溶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岩溶地下水系统[61]。桂林至兴安二级公路穿过研究区,区内交通比较方便(图2.1)。系统位于漓江与湘江流域分水岭南侧,地下水流出地表后向南径流汇入牛溪河,构成该地下水系统的排泄基准面[62]。该地下河系统主要受海洋暖湿季风影响,雨量充沛[63]。年平均气温17.5℃,无霜期285d。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匀,年平均降水量1619mm,历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850.1mm。根据1963-2016年历史资料显示:5-8月合计平均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59.5%,为整个水文年的丰水期;3-4月、9-10月合计平均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25.8%,为整个水文年的平水期;11月-次年2月合计平均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14.7%,为整个水文年的枯水期。海洋-寨底地下水系统中季节性溪沟发育,主要有海洋谷地溪沟、大浮洼地溪沟、甘野洼地溪沟、国清谷地溪沟及南部潮田河。季节性的地表河发育较弱,流量较小,主要位于钓岩-琵琶塘、水牛圯-冷水田-响水岩一线的坡立谷及小浮源头-空连山村南地下河入口等地段[61、64]。图2.1系统地理位置图

地貌图,地下水系统,海洋,地貌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2.1.2地貌地形海洋-寨底地下水系统整体呈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形,且位于东部边界上的最高山峰为系统地势最高处(高程900m)[65、66]。系统内部除地下河出口处外的最低地表区地面高程一般为260-285m。地下河出口处地势最低,海拔为198m。该系统所在区域属于中低山地貌区[61]。(图2.2)。侵蚀构造低山主要位于系统的东部和西部。东部区整体呈东高西低,地层岩性以碎屑岩区为主。该区域的最高点位于系统东侧;最低点位于大浮洼地。西部区整体呈西高东低,地层岩性以碎屑岩区为主。该区域的最高点山峰位于系统西北角,高程为699.1m,江尾至海洋公社公路沿线高程290-310m,地形坡度11°-19°。侵蚀溶蚀低丘主要位于系统西南角地区,该区域地层岩性为碳酸盐岩和非碳酸盐岩互存,或为不纯碳酸盐岩,地形多呈低矮馒头状,整体呈现为中部高东西低;北部区域至南部区域地形坡度逐步变大,变化不明显。岩溶槽谷主要位于系统北部谷地,区域地形平坦,地形坡度小,存在局部地表分水岭。峰丛洼地为系统的主要地形,主要洼地包括国清洼地、大浮洼地、甘野洼地、小税洼地、大税洼地、豪猪岩洼地、大坪洼地。图2.2海洋-寨底地下水系统地貌类型分区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以贵州省七星关区为例[J]. 唐佐其,李瑞敏,谯文浪,殷志强,刘琼,陈武,赵德刚.  地质通报. 2020(01)
[2]水均衡法在阿荣旗农区地下水资源计算中的应用[J]. 尤传誉,王建中,房公强,张继军.  东北水利水电. 2019(12)
[3]Modflow在新疆博州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刘诚.  地下水. 2019(06)
[4]基于MODFLOW-CFP的岩溶水模型降雨非线性入渗补给研究——以湖南省香花岭地区为例[J]. 杨郑秋,杨杨,邵景力,苏春田,崔亚莉,罗飞.  中国岩溶. 2019(05)
[5]贵州岩溶山区城镇化进程中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评价[J]. 何守阳,雷琨,吴攀,杨应增,韩志伟.  地球科学. 2019(09)
[6]水利部发布2018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J].   中国水利. 2019(14)
[7]1960-2015年秦岭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J]. 孟清,高翔,白红英,张扬,王辉源.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6)
[8]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进展[J].   中国地质. 2019(02)
[9]近40年三江平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鲁菁,张玉虎,高峰,刘玉洁.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2)
[10]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进展[J]. 朱峰.  世界有色金属. 2018(22)

博士论文
[1]基于遥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的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研究[D]. 秦怡.浙江大学 2019
[2]岩溶裂隙-管道双重含水介质水流交换机理研究[D]. 赵良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3]面向水环境监测的传感网覆盖算法研究[D]. 杜晓玉.南京邮电大学 2015
[4]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D]. 侯威.兰州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 马岚.西安理工大学 2019
[2]基于地质云的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垒.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9
[3]岩溶山地区域水土环境脆弱性评价分析[D]. 袁丽.昆明理工大学 2018
[4]邯郸平原区地下水动态模拟研究[D]. 周伟凯.河北工程大学 2017
[5]黑龙江中下游中俄跨国界含水层地下水资源分析与评价[D]. 王思聪.黑龙江大学 2017
[6]峰丛洼地岩溶泉水文过程对比研究[D]. 李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7]三江平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评价与分析[D]. 祝岩石.黑龙江大学 2015
[8]基于亚洲地下水资源图的跨界含水层研究[D]. 李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9]基于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图的跨界含水层研究[D]. 牛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10]不同降雨过程下岩溶水文系统信息的响应研究[D]. 扈志勇.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89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89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6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