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显微数字图像数据的获取与信息收集标准
发布时间:2021-09-09 07:41
岩石是构成地球的主要物质,基于偏光显微镜分析的岩相学与显微图像研究在地学研究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科学家对岩石显微图像的采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统一标准的岩石显微图像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标准和信息录入格式,有效整合岩石显微图像数据,将有助于实现人机共用,方便进行图像挖掘。本次《岩石显微图像专题》以灰岩、砂岩、混积岩等三种常见沉积岩的显微图像数据集建设标准的探索为目标,全面收集可重复观测的图像的直接信息和人为判断或推断出来的间接信息基础上,形成标准的可相互兼容的岩石显微图像数据集。本文是专题中论文沉积岩显微图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的统一标准。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5(03)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沉积岩薄片偏光显微图像拍照和薄片鉴定主要流程示意图
显微照片的放大倍数以客观表述薄片特征为原则,兼顾可识别重要的矿物颗粒、表述重要的结构信息等,每张照片中都加注比例尺,并统一放置于照片的右下角,单位为微米(μm),如图2。拍照时采用自动曝光和自动白平衡,使得肉眼观察和系统照片颜色尽量保持一致。显微照片的分辨率统一采用拍照系统的最高值,例如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学显微镜室尼康偏光显微镜的摄像系统分辨率为4908×3264像素,图片统一保存为PNG或JPG格式。1.3 岩石薄片的基本信息录入
灰岩薄片鉴定表(表2)中“颗粒保存程度”一项的分类方案采用余素玉(1989)分类标准[6](图5),分为自形、半自形、砂砾级他形、粉级他形;“填隙物类型”则包括泥晶和亮晶,其中泥晶粒度采用Embry和Klovan(1971)灰岩分类方案[2]中的定义,即粒径小于0.03mm的方解石颗粒;“晶粒大小”采用曾允孚(1986)灰岩分类的标准[7];“晶粒结构”和“自形程度”采用Fridedman(1965)的标准[8];“生物结构划分方案”采纳Embry和Klovan(1971)灰岩分类中的方案[2](图4A);“生物建造类型”采用曾允孚(1986)灰岩分类[7]的标准(表2);“颗粒分选”采用Jerram(2001)的分类[9],得出在薄片中表示分选性的视觉比较器,包括分选极好、分选好、分选较好、分选中等,以及分选差5类(图6)。图6 表示岩石薄片分选性的视觉比较器[8]
本文编号:3391704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5(03)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沉积岩薄片偏光显微图像拍照和薄片鉴定主要流程示意图
显微照片的放大倍数以客观表述薄片特征为原则,兼顾可识别重要的矿物颗粒、表述重要的结构信息等,每张照片中都加注比例尺,并统一放置于照片的右下角,单位为微米(μm),如图2。拍照时采用自动曝光和自动白平衡,使得肉眼观察和系统照片颜色尽量保持一致。显微照片的分辨率统一采用拍照系统的最高值,例如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学显微镜室尼康偏光显微镜的摄像系统分辨率为4908×3264像素,图片统一保存为PNG或JPG格式。1.3 岩石薄片的基本信息录入
灰岩薄片鉴定表(表2)中“颗粒保存程度”一项的分类方案采用余素玉(1989)分类标准[6](图5),分为自形、半自形、砂砾级他形、粉级他形;“填隙物类型”则包括泥晶和亮晶,其中泥晶粒度采用Embry和Klovan(1971)灰岩分类方案[2]中的定义,即粒径小于0.03mm的方解石颗粒;“晶粒大小”采用曾允孚(1986)灰岩分类的标准[7];“晶粒结构”和“自形程度”采用Fridedman(1965)的标准[8];“生物结构划分方案”采纳Embry和Klovan(1971)灰岩分类中的方案[2](图4A);“生物建造类型”采用曾允孚(1986)灰岩分类[7]的标准(表2);“颗粒分选”采用Jerram(2001)的分类[9],得出在薄片中表示分选性的视觉比较器,包括分选极好、分选好、分选较好、分选中等,以及分选差5类(图6)。图6 表示岩石薄片分选性的视觉比较器[8]
本文编号:3391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9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