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红层泥岩及其重塑土微结构与抗剪强度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9 11:28
  本文主要研究苍溪组、灌口组泥岩重塑样的微观结构与抗剪强度。通过土工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IPP和ArcGIS软件等手段,研究红层泥岩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特征。探究了含水率、干密度和制样方法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圆度、分形维数、颗粒的形态、接触关系、排列组合特征、颗粒面积比、孔隙类型、孔隙率等微观结构特征与抗剪强度的关系,分析了原状样和重塑样结构的差异性。主要成果如下:1.龙泉山周边红层岩性特征为:白垩系砂岩占比62.17%,灌口组以泥岩为主(约占84.5%),其他岩组主要以砂岩为主;侏罗系砂岩占比57.47%,莲花口组以砂岩为主(占87%),其他岩组砂泥岩比例较平均。2.苍溪组和灌口组重塑样的黏聚力c都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后减,特征含水率分别为20.1%和19.43%。苍溪组的内摩擦角φ总体呈波动减小趋势,而灌口组的内摩擦角φ在21°27.5°间变动。干密度越大黏聚力c越大,干密度对低含水率(w<24%)的黏聚力c影响较明显,对内摩擦角φ的影响很小。制样方法对低含水率时的黏聚力c影响较大,苍溪组与灌口组样品分别在含...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红层泥岩及其重塑土微结构与抗剪强度关系研究


技术路线图

分布概况,红层,四川


图 2-1 四川红层分布概况图.2 地质环境特征.2.1 地形地貌龙泉山为侵蚀构造地貌,呈南北向~北东东向分布,山体由龙泉山断裙带莱镇组及白垩纪地层组成。龙泉山本身就属于浅切割脊状低山,海拔 600-,相对高程 10-20m,顺向坡坡度 10°,逆向坡坡度 28~35°。谷底宽度自十至百来米不等,谷底坡降小,以“V”型谷为主,沟谷沿平行山脊方向较发育

背斜,山地,背斜翼,构造剥蚀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9 泉山以东的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除部分地段由蓬莱镇组地层组成外,全部垩纪地层组成,其形态主要受岩性、岩层产状和溪沟切割密度的控制。.2.2 地质构造龙泉山地区属于新华夏系构造运动的龙泉山断褶带,分布面积约 700km2由一系列北北东向扭压性断层和褶皱组成。龙泉山地区发育的主要构造是龙箱状背斜,是该区域范围内最大的背斜,并伴生有多个小褶皱。该背斜的轴向从南到北先是北东向,到鸡冠山一带急转成北西向。龙泉山箱状背斜的轴层产状近水平,背斜的两翼岩层渐陡,然后随着背斜翼部的延伸又趋于平缓泉山构造简图如下图 2-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粘土矿物成分与剪切强度的相关关系分析[J]. 王金淑,王世明,洪美玲,李永志,吴光,李林,张继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8(05)
[2]不同含水率下高低液塑限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J]. 董金玉,赵亚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3]干湿循环作用下红土抗剪强度与微结构关系研究[J]. 张祖莲,梁谏杰,黄英,邱观贵,袁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3)
[4]全风化灰绿色及红色泥岩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J]. 谌文武,林高潮,刘伟,吴玮江,伏祥龙,彭虹智,赵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12)
[5]干密度和基质吸力对重塑非饱和黄土变形与强度特性的影响[J]. 高登辉,陈正汉,郭楠,朱彦鹏,扈胜霞,姚志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03)
[6]不同脱湿环境下高含水率膨胀土微观结构变化特性试验研究[J]. 汪为巍,陆海军,易远,张传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04)
[7]四川攀西地区红层泥岩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 上官力,马显春,谷明成.  铁道建筑. 2015(07)
[8]压实度和含水率对铁尾矿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分析[J]. 海龙,隋淑梅,曾瑞萍.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01)
[9]岩石微结构与其抗压强度的关系[J]. 何谨铖,向志群.  西部探矿工程. 2014(06)
[10]陕北非饱和红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J]. 陈伟,李文平,刘强强,王丹志.  工程地质学报. 2014(02)

博士论文
[1]考虑孔隙微细观特征的黏性土渗透机理研究[D]. 刘海伟.西安理工大学 2016
[2]软黏土微观定量研究及其应用[D]. 邓祎文.浙江大学 2015
[3]三峡库区侏罗系红层滑坡变形破坏机理与预测预报研究[D]. 缪海波.中国地质大学 2012
[4]滇中红层路堑边坡与路堤稳定性研究[D]. 张永安.昆明理工大学 2010
[5]叔丁醇/水共溶剂的热分析及其冷冻干燥研究[D]. 左建国.上海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龙泉山红层泥岩分布规律及其工程性质研究[D]. 李永志.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南江县红层地区两面临空型滑坡成因机理与早期识别研究[D]. 卢远航.成都理工大学 2016
[3]都江堰五里坡滑坡形成演化机制研究[D]. 吴刚.成都理工大学 2016
[4]红粘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与滑坡形成机理[D]. 武鹏.长安大学 2015
[5]四川红层地区缓倾角滑坡成因机理研究[D]. 胡泽铭.成都理工大学 2013
[6]非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 骆圣明.浙江工业大学 2012
[7]四川红层泥岩的分布及其路用性能研究[D]. 冯强.西南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92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392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3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