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徐家围子断陷构造变形机制及其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0 02:01
  本文以区域地质资料、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骨干地震剖面采用新解释方案进行重新解释,从断裂的几何学特征研究出发,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及大地构造背景,对断裂活动时期进行厘定,并运用平衡剖面技术编制构造发育史平衡剖面,对徐家围子断下构造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进行系统分析;运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等方法,对徐家围子断陷同裂陷期主干断裂特征及分布以及构造演化过程进行模拟,为成因机制分析的结果提供佐证。徐家围子断陷共发育F1、F2和F3三条主干断裂,F1和F2断裂为断陷的主干边界断裂,F3断裂认为是F1和F2之间受先存断层控制,经历多期构造变形产生的变换断裂,具有走滑特征。F1和F2断裂平面走向具有多走向分段连接的特征,反映了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次多方向的变形改造作用,主干断裂控制了断陷的发育和地层的分布。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演化阶段可以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早期前裂陷期基底形成阶段、中生代火石岭组时期初始裂陷阶段、沙河子组时期强裂陷阶段、沙河子组末期开始的裂陷萎缩阶段以及登娄库组沉积之后的后裂陷阶段。结合断裂的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认为徐家围子断陷同裂陷期各个阶段构造应力方向不同:火石岭组时期为初...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徐家围子断陷构造变形机制及其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图0.1技术路线图

区域构造背景,中国东北


第一章 徐家围子断陷区域地质背景第一章 徐家围子断陷区域地质背景1.1 盆地动力学背景松辽盆地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中部,是一个大型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平面上的展布为北北东向,多面环山,西侧毗邻大兴安岭,东侧为张广才岭,北侧为小兴安岭。受多个地球动力学系统能够影响,其构造背景极为复杂,总体可以区分出前中生代板块构造和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前者是盆地形成的基础,后者直接控制盆地的发展演化。前中生代本区主要由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构造区,张广才岭—松辽—锡林浩特构造区,佳木斯—兴凯构造区和西拉木伦构造区和那丹哈达地体等五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46, 47]。该时期演化特征表现为块体的拼贴聚合,从板块格架上来看,松辽盆地主要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与华北板块北缘各自向外增生的褶皱带上,松辽盆地基底属褶皱带性质,而非中间地块(图 1.1)。

剖面图,结构特征,剖面图,裂陷


第一章 徐家围子断陷区域地质背景裂陷期、坳陷期、再裂陷期、再坳陷期及反转期。宋均秋根据盆地的地层充填特征,认为盆地演化分为六个阶段:基底拼合褶皱期、初始裂陷期、裂陷阶段、坳陷阶段、构造反转阶段、新生代小幅度伸展断陷阶段等[57]。云金表[58],孙永河[59],刘露[6]等学者依据前人所做的研究工作,认为垂向上松辽盆地具有典型的“下断上凹”的结构特点,因此松辽盆地形成可以划分为断陷、坳陷及反转三个阶段。龙伟[3]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划分为挤压隆起阶段、伸展断陷阶段、热沉降坳陷阶段、萎缩和消亡阶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松辽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前裂陷期(基底形成)、同裂陷期及后裂陷期,相应的在剖面上,盆地表现为三层结构(如图 1.3),即盆地基底,下部构造层和上部构造层。进一步的,针对裂陷期将其细分为初始裂陷阶段、强裂陷阶段及裂陷萎缩阶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徐家围子断陷徐中断裂特征及形成机制[J]. 李钰玮,陈均亮,张莹,田桂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02)
[2]广义断层模式[J]. 童亨茂.  地质论评. 2015(S1)
[3]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关系[J]. 漆家福,赵贤正,李先平,杨明慧,肖扬,于福生,董越崎.  地学前缘. 2015(03)
[4]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及基底构造的耦合性[J]. 李先平,张少华,李林波,杨明慧,卢永合,周多,屈晓艳.  地质科学. 2015(01)
[5]长岭复式断陷群构造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J]. 王有功,吕延防,付广,王伟,孙永河,柳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06)
[6]三肇凹陷断层垂向分段生长与扶杨油层油源断层的厘定[J]. 王海学,付晓飞,付广,吕延防,杜微,刘桐汐.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11)
[7]断层分段生长定量表征及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J]. 付晓飞,孙兵,王海学,孟令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5(02)
[8]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新生代褶皱-冲断带形成机制的物理模拟[J]. 刘重庆,周建勋,张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9]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序列与反转构造带形成机制[J]. 孙永河,陈艺博,孙继刚,付晓飞,胡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03)
[10]基底断层在断陷盆地断层系统发育中的作用——以苏北盆地南部高邮凹陷为例[J]. 朱光,姜芹芹,朴学峰,谢成龙.  地质学报. 2013(04)

博士论文
[1]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构造特征研究[D]. 龙伟.成都理工大学 2017
[2]松辽盆地断陷期火山地层序列与构造—火山—盆地充填演化[D]. 陈崇阳.吉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束鹿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物理模拟[D]. 冯军.东北石油大学 2017
[2]徐家围子断陷走滑构造成因机制及对深层天然气的控制作用研究[D]. 刘露.东北石油大学 2016
[3]构造平衡剖面技术及其在海塔盆地中的应用[D]. 杨文璐.东北石油大学 2014
[4]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D]. 王海学.东北石油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46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46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