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及周边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04:23
1920年12月16日在宁夏海原地区发生了8.5级大地震。100年来,海原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仍然较高。利用甘肃、宁夏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三分向宽频带数字波形资料,基于CAP方法(Cut and Paste Method)反演了宁夏海原及周边地区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M>3.0的16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海原地区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及走滑兼逆冲型为主,主压应力P轴主要集中在NE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有较好的对应。通过与哈佛大学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结果、P波初动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对比发现,该地区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反演结果与强震震源机制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比较可信,表明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结果也可以较好地用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未来随着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的建成,地震台站密度的大幅增加,地震定位精度与台站分布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对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及结果的深入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科学意义。
【文章来源】:地震工程学报. 2020,42(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观测波形与理论地震图拟合结果
图2 观测波形与理论地震图拟合结果(2) 海原及周边地区长期受青藏块体北东向推挤作用,该区新构造活动十分强烈,以水平挤压为主。本文选取的16个中小地震主要发生在海原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结果以走滑型地震为主,研究区内P轴主要有两个优势方向:NE和NEE向,整体上P轴仰角小于30°,说明主压应力以近水平作用为主。这不仅与甘肃地区活断层所反演的主压应力方向吻合,而且表明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与野外地质考察认识基本一致。因此,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结果可以较好地用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具体数据处理过程是:首先对观测波形进行去均值、去倾校正,反褶积仪器传递函数将记录变为实际速度值(m/s),再旋转到Z、R、T分量并积分为位移值。然后将波形分成Pnl和面波两部分,并将Pnl部分经带宽为0.05~0.15 Hz、面波部分经带宽为0.05~0.10 Hz的4阶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滤波。选择这样的频率范围,既可以滤掉长周期地脉动和由速度积分到位移造成的长周期漂移,也可以有效避免介质细结构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到恰当的标量地震矩,比较充分地反映出地震波携带的震源信息。表1 研究区内台站参数表Table 1 The parameters table of stations used in this study 台站名称 台站代码 纬度/(°) 经度/(°) 高程/m 地震计型号 数采型号 采样率 镇原 ZYT 35.78 107.02 1 238 BBVS-60 EDAS-24IP 100 平凉 PLT 35.45 106.68 1 478 BBVS-60 EDAS-24IP 100 景泰 JTA 37.19 104.09 1 645 BBVS-60 EDAS-24IP 100 白银 BYT 36.58 104.13 1 766 BBVS-60 EDAS-24IP 100 静宁 JNT 35.53 105.77 1 730 BBVS-60 EDAS-24GN 100 永登 YDT 36.80 103.32 2 318 CMG-3ESPC CMG-DM24 100 四个山 SGS 37.74 103.89 1 678 BBVS-60 EDAS-24GN 100 会宁 HNT 35.69 105.07 1 772 CMG-3ESPC CMG-DM24 100 中卫 ZHW 37.59 105.24 1 220 CTS-1E EDAS-24IP 100 同心 TXN 37.30 106.28 2 553 BBVS-60 EDAS-24IP 100 香山 XSH 37.25 105.20 1 830 CMG-3ESPC EDAS-24IP 100 海原 HYU 36.50 105.60 2 220 BBVS-60 EDAS-24IP 100 西吉 XJI 36.09 105.76 2 304 CMG-3ESPC EDAS-24IP 100 固原 GYU 35.96 106.17 1 926 CTS-1E EDAS-24IP 100 泾源 JYU 35.49 106.34 1 872 BBVS-60 EDAS-24GN 100 兰州 LZH 36.08 103.84 1 560 CTS-1E EDAS-24IP 100 环县 HXT 36.59 107.27 1 224 BBVS-60 EDAS-24IP 1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CAP方法快速计算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J]. 杨军,苏有锦,陈佳,叶泵,李孝宾,金明培,王宝善. 中国地震. 2014(04)
[2]2013年甘肃岷县MS6.6地震矩张量反演及发震构造初探[J]. 陈继锋,林向东,何新社. 地震工程学报. 2013(03)
[3]利用格林函数库计算2008年青海大柴旦6.4级地震的余震震源机制[J]. 刘薇,张晓清,石玉成,文勇,赵燕杰. 西北地震学报. 2012(02)
[4]祁连山中东段基于CAP方法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研究[J]. 张辉,徐辉,姚军,代炜. 山西地震. 2010(01)
[5]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Ms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J]. 吕坚,郑勇,倪四道,高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1)
[6]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块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J]. 陈九辉,刘启元,李顺成,郭飙,赖院根. 地球物理学报. 2005(02)
[7]海原大震的历史意义及大震减灾对策的讨论——纪念海原地震80周年[J]. 郭增建,吴瑾冰. 国际地震动态. 2000(12)
[8]甘肃地区分层地壳结构[J]. 王周元. 西北地震学报. 1984(03)
本文编号:3454567
【文章来源】:地震工程学报. 2020,42(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观测波形与理论地震图拟合结果
图2 观测波形与理论地震图拟合结果(2) 海原及周边地区长期受青藏块体北东向推挤作用,该区新构造活动十分强烈,以水平挤压为主。本文选取的16个中小地震主要发生在海原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结果以走滑型地震为主,研究区内P轴主要有两个优势方向:NE和NEE向,整体上P轴仰角小于30°,说明主压应力以近水平作用为主。这不仅与甘肃地区活断层所反演的主压应力方向吻合,而且表明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与野外地质考察认识基本一致。因此,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结果可以较好地用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具体数据处理过程是:首先对观测波形进行去均值、去倾校正,反褶积仪器传递函数将记录变为实际速度值(m/s),再旋转到Z、R、T分量并积分为位移值。然后将波形分成Pnl和面波两部分,并将Pnl部分经带宽为0.05~0.15 Hz、面波部分经带宽为0.05~0.10 Hz的4阶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滤波。选择这样的频率范围,既可以滤掉长周期地脉动和由速度积分到位移造成的长周期漂移,也可以有效避免介质细结构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到恰当的标量地震矩,比较充分地反映出地震波携带的震源信息。表1 研究区内台站参数表Table 1 The parameters table of stations used in this study 台站名称 台站代码 纬度/(°) 经度/(°) 高程/m 地震计型号 数采型号 采样率 镇原 ZYT 35.78 107.02 1 238 BBVS-60 EDAS-24IP 100 平凉 PLT 35.45 106.68 1 478 BBVS-60 EDAS-24IP 100 景泰 JTA 37.19 104.09 1 645 BBVS-60 EDAS-24IP 100 白银 BYT 36.58 104.13 1 766 BBVS-60 EDAS-24IP 100 静宁 JNT 35.53 105.77 1 730 BBVS-60 EDAS-24GN 100 永登 YDT 36.80 103.32 2 318 CMG-3ESPC CMG-DM24 100 四个山 SGS 37.74 103.89 1 678 BBVS-60 EDAS-24GN 100 会宁 HNT 35.69 105.07 1 772 CMG-3ESPC CMG-DM24 100 中卫 ZHW 37.59 105.24 1 220 CTS-1E EDAS-24IP 100 同心 TXN 37.30 106.28 2 553 BBVS-60 EDAS-24IP 100 香山 XSH 37.25 105.20 1 830 CMG-3ESPC EDAS-24IP 100 海原 HYU 36.50 105.60 2 220 BBVS-60 EDAS-24IP 100 西吉 XJI 36.09 105.76 2 304 CMG-3ESPC EDAS-24IP 100 固原 GYU 35.96 106.17 1 926 CTS-1E EDAS-24IP 100 泾源 JYU 35.49 106.34 1 872 BBVS-60 EDAS-24GN 100 兰州 LZH 36.08 103.84 1 560 CTS-1E EDAS-24IP 100 环县 HXT 36.59 107.27 1 224 BBVS-60 EDAS-24IP 1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CAP方法快速计算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J]. 杨军,苏有锦,陈佳,叶泵,李孝宾,金明培,王宝善. 中国地震. 2014(04)
[2]2013年甘肃岷县MS6.6地震矩张量反演及发震构造初探[J]. 陈继锋,林向东,何新社. 地震工程学报. 2013(03)
[3]利用格林函数库计算2008年青海大柴旦6.4级地震的余震震源机制[J]. 刘薇,张晓清,石玉成,文勇,赵燕杰. 西北地震学报. 2012(02)
[4]祁连山中东段基于CAP方法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研究[J]. 张辉,徐辉,姚军,代炜. 山西地震. 2010(01)
[5]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Ms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J]. 吕坚,郑勇,倪四道,高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1)
[6]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块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J]. 陈九辉,刘启元,李顺成,郭飙,赖院根. 地球物理学报. 2005(02)
[7]海原大震的历史意义及大震减灾对策的讨论——纪念海原地震80周年[J]. 郭增建,吴瑾冰. 国际地震动态. 2000(12)
[8]甘肃地区分层地壳结构[J]. 王周元. 西北地震学报. 1984(03)
本文编号:3454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5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