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倒二冰期亚洲季风演化的高分辨率石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1 23:33
  冰期气候研究一直是古气候研究的重点,末次冰期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而对更老冰期(如倒数第二次冰期)的研究尚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基于中国湖北恩施落水洞石笋(编号LS30)29件U/Th年代、1588组氧碳同位素记录,重建了倒二冰期170 ka B.P.~135 ka B.P.轨道至千年尺度亚洲夏季风高分辨率时间演化序列,平均分辨率为36 a。石笋LS30在深度0~892mm的上半段沉积连续,在深度为893~1458mm的下半段存在15组有韵律的沉积旋回和长短时间不同的沉积间断。LS30与同时段的三宝洞、葫芦洞和羊口洞石笋δ18O记录在变化模式和细节特征上都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均在轨道尺度上整体跟随北高纬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呈现岁差周期,在此基础上叠加千年尺度的快速振荡,表明其具有很好的重现性,是指示亚洲季风强度的可靠指标。将LS30的δ18O记录去除北高纬太阳辐射得到新的残差信号Aδ18O,但仍然存在轨道或亚轨道趋势,表明轨道要素变化对千年尺度事件的塑造和影响仍然不能忽视。△δ18O与指示南极温度变化的EDC冰芯δD记录对比,发现两者在亚轨道和千年尺度上都有很强的同步反相位关系,指示了 δ1...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倒二冰期亚洲季风演化的高分辨率石笋研究


图2-2咸丰县30年月均降水与气温(1981 ̄2010年)??县境内靠近地表的成土母质主要为:石灰岩、石英砂岩、砂质页岩、紫色砂??

地形图,湖北,落水洞,三宝


??2.2落水洞环境概况??本研宄的石笋样品采集自湖北咸丰县龙家盖村落水洞(位置信息见图2-3),??它位于县城西北中低山岩溶峰丛带中,发育地层为寒武系、二叠系的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落水洞口海拔975m,宽和高分别约21m和??I?-?iii??___??mmmm??图2-3?30年统计7月平均地(海)表风向与洞穴位置??A:湖北落水洞(29°43"N,109°6'E);?B:湖北三宝洞(31?°40'N,110°26'E);?C:江苏葫芦洞??(32°30U119°10'E)。A距离B、C分别为270km、980km。左上角地形图为白框区域放大部??分。??10??

平面图,落水洞,平面图


多为中小灌木和草本植物。洞口朝着漏斗状的山间洼地,季节性的小溪流入??洞内成为地下河,沿着地下河前至洞内约225m处出现东北方向上行延伸的支洞??(如图2-4),为干洞,地下河继续向西北方向下行延伸。干洞由外及里通道渐变??狭小,经过一个直径约0.5m的小洞后到达千洞的洞厅(宽约33m),洞厅内钟乳??石类沉积物在水流动力状态下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坝、卷??曲石等。毛细水、滴水作用下形成了鹅管和细长石笋等洞穴景观,有不少鹅管仍??在滴水,洞厅内湿度大,相对湿度常年接近100°/。,气温稳定在14°C,少有波动,??与洞外常年平均气温一致。洞厅底板覆盖一层黏重的黄棕色软泥,系渗流水流经??顶板上覆土壤,携带土壤微粒沿裂隙到达洞内,由漫流水、滴水沉积而成。??咸丰龙家盖落水洞平面图??H49-G-XF-003??tN??龙家盖落水洞已探测??长度:1070.?67m??深度:68m??湖北利川黑洞户外探险俱乐部??2013年關1日?/??围例??ft,卽=??Jj/??[匈洞D方向卜卜瘇??同石钟乳石,??^?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西沙海域工业革命以来的海温变化[J]. 张会领,余克服,施祺,陶士臣,严宏强,刘国辉.  热带地理. 2017(05)
[2]洞穴石笋δ13C在古气候重建研究中的现状与进展[J]. 黄伟,刘殿兵,王璐瑶,张振球.  地球科学进展. 2016(09)
[3]亚洲古季风变率和机制的洞穴石笋档案[J]. 汪永进,刘殿兵.  科学通报. 2016(09)
[4]现代陆生植物碳同位素组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J]. 刘贤赵,张勇,宿庆,田艳林,全斌,王国安.  地球科学进展. 2014(12)
[5]洞穴石笋形成过程中的溶蚀作用研究[J]. 张会领,姜光辉,林玉石,殷建军,覃嘉铭,张美良,张强,韦丽丽,朱晓燕.  地质论评. 2012(06)
[6]辽宁暖和洞石笋δ13C对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J]. 张伟宏,吴江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3)
[7]云南仙人洞文石类石笋年层结构电镜分析[J]. 段武辉,谭明,程海,张勇.  第四纪研究. 2010 (05)
[8]中国季风区降水氧同位素年际变化的“环流效应”初探[J]. 谭明,南素兰.  第四纪研究. 2010 (03)
[9]论洞穴石笋结构构造转变[J]. 林玉石,张美良,覃家铭,姜光辉,舒丽,刘玉,杨琰,彭稳,黄新跃,黄芬.  西北地质. 2009(03)
[10]105°E和125°E越赤道气流与南、北半球环流变化的关系[J]. 刘向文,孙照渤,倪东鸿,李维京,贾建颖,谭桂容.  大气科学. 2009(03)

博士论文
[1]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季风气候事件的时间、模式以及控制背景[D]. 黄伟.南京师范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石笋氧碳同位素记录对全新世气候的不同响应[D]. 邓少林.南京师范大学 2017
[2]湖北落水洞石笋记录的倒二/倒三间冰期亚洲季风演化特征[D]. 杨少华.南京师范大学 2017
[3]全新世中期石笋高分辨率氧碳同位素记录研究[D]. 孟雪.南京师范大学 2016
[4]中布容事件前东亚季风的神农架石笋记录[D]. 童凯.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7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27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f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