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南海IODP368航次U1501站位晚中新世以来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2 01:47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最大的边缘海,地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交界处。南海位于低纬区,面积约为350万平方米,最大水深为5500多米,其丰富的沉积物记录了全球或区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号,是进行深海研究的理想场所。2017年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7/368航次对南海进行了钻探取心。本论文对其中的368航次U1501站位C钻孔岩心进行磁性地层学研究。通过系统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实验,对U1501C钻孔上半段深度约160 m岩心进行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该段岩心的岩性以富黏土钙质软泥为主,大部分层段含有丰富超微体化石和有孔虫化石夹层。通过对该段岩心样品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χ-T)、磁滞回线(LOOP)、等温剩磁获得曲线(IRM)、一阶反转曲线(FORC)图等岩石磁学参数实验,证明了该段样品携磁矿物主要是以假单畴(PSD)颗粒为主,低矫顽力的磁铁矿。本段岩心样品磁化率各向异性(AMS)结果显示,全部312块样品中88.10%的样品最小轴(k3轴)倾角大于50°,证明了该钻孔大部分岩心样品未受到后期扰动的影响。古地磁实验以交变退磁方式为主,并挑...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海IODP368航次U1501站位晚中新世以来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东南亚区域地形图以及及地球动力学框架图(引用李春峰等,2009)

地震资料,站位,高地,区域构造


图 1-2 368 航次钻孔地震资料图与地震解译图(Sun et al., 2018)本论文研究对象是 IODP368 航次 U1501 站位 C 钻孔(水深 2846 m)。其位于外缘高地(OMH)区域,OMH 是宽广的区域构造高地。本钻孔同时也是南海ODP 和 IODP 现代碳酸盐补偿深度(CCD)上方少数站位之一,与邻近的 U1504和 U1505 站位距离不到 3000 m。该钻孔岩心包含了中新世至全新世期间西北太平洋大陆边缘的沉积物记录,囊括重大的全球气候变化及构造信息。因此,针对 U1501 和 U1505 地层,航次提出了次生科学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重建东亚季风演化历史和南海深水流历史;(2)探索东南亚边缘新生代区域构造和环境发育的沉积响应。

年代框架,磁性,特征剩磁,岩心


向离散样品的测量和热退磁组合一起;(3)旋转磁力计(AGICO-JR6)的定向测试离散样品和退磁组合。除了钻井干扰较高或岩心回收率低的层段,其余的岩心层段离散样品取样间隔约为 3 m。首先,使用最高 50 mT AF 退磁和热退磁方式获得离散样品的特征剩磁。其次,对存档部分的岩心连续地使用 25 mT AF 进行退磁,测量岩心剩磁的方向和强度数据,来判断岩心的磁极性。最后,再结合离散样本的交变场退磁和热退磁数据的特征剩磁的方向来确定极性。最终,先使用Zijderveld图(Zijderveld, 1967)分析定向数据,再用主成分分析(Kirschvink, 1980)计算特征剩磁(ChRM)方向(Lurcock and Wilson, 2012)。通过获得特征剩磁的方向,结合初始古生物年代框架、沉积速率等,初步建立了 U1501 站位的磁性地层学年代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第四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J]. 邓成龙,郝青振,郭正堂,朱日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1)
[2]磁化率各向异性的原理及应用实例[J]. 张淑伟,杨振宇,王喜生,Maria TCioppa,乔彦松,霍俊杰,Edgardo Caón-Tapia,赵越.  地质力学学报. 2017(01)
[3]海相沉积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J]. 李波,王艳,颜佳新.  地质科技情报. 2015(04)
[4]南海构造变形分区及成盆过程[J]. 雷超,任建业,张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04)
[5]全球季风与气候的长期变化[J]. 汪品先.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02)
[6]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的启示——IODP建议书735-Full介绍[J]. 李春峰,汪品先,Dieter Franke,李家彪,Randell Stephenson,许树坤,Peter Michael,周祖翼,翦知湣,李前裕,刘志飞,耿建华,木村学,阎贫,丘学林,王嘹亮,解习农,吴时国,吴能友.  地球科学进展. 2009(12)
[7]全球季风的地质演变[J]. 汪品先.  科学通报. 2009(05)
[8]南海晚新生代构造运动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J]. 姚伯初,杨木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04)
[9]一阶反转曲线(FORC)图的原理及应用实例[J]. 秦华峰,刘青松,潘永信.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3)
[10]东海北部外陆架EY02—1孔磁性地层研究[J]. 葛淑兰,石学法,吴永华,熊应乾,韩贻兵,唐保根.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02)



本文编号:3535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35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