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盆地安仁镇图幅(1∶5万)的浅部地质结构特征
发布时间:2021-12-12 10:19
地球浅表部是支撑和维持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区域,其不仅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资源需求,还是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发生的地质载体。笔者以渭河盆地安仁镇图幅(1∶5万)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工程地质钻探等手段揭示了安仁镇图幅的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和断裂构造,在此基础上概括了该区的地质结构特征。主要取得以下认识:①双泉-临猗断裂和韩城-华阴断裂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地貌单元,即黄土台塬、渭河冲积阶地和黄河冲积平原。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均可按水文特性划分为隔水层和含水层。②渭河冲积阶地浅部发育4条隐伏正断裂,断裂的位错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属于典型的生长断层;断裂控制了该区地貌和微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地裂缝的发育位置。③安仁镇的浅部地质结构具有以下特征:隔水层与含水层相间分布,隐伏断裂发育其中,浅地表破裂严重。本项研究可为分析该区地质灾害成因、评估地质环境承载力、合理开采地下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文章来源】:西北地质. 2020,53(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图5浅层地震地质揭示的地质构造图
布方向由北北西向拐直角弯变为北北东向流向。在其南段,沿线成为长轴为北北东向的椭圆形隆起中心,最大幅度达40m(王景明,1981;乔建伟,2018)。F1.双泉临猗断裂;F2.韩城华阴断裂;F3.蒲城大荔断裂;F4.朝邑断裂;F5.赤水大荔西断裂;F6.华山山前断裂;1.地震反射层等值线;2.盆地边界;3.正断层;4.推测正断层;5.二级构造单元界线;6.一级构造单元界线图2研究区区域断裂分布图Fig.2Regionalfaultdistributionofthestudyarea2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野外调查与实测结果发现,研究区地貌类型受区内活动断裂包括双泉临猗断裂和韩城华阴断裂控制,2条断裂将研究区划分为3种地貌单元:黄土台塬、渭河冲积阶地和黄河冲积平原。其中黄土台塬位于双泉临猗断裂北侧和韩城华阴断裂西侧,地质构造上均为断裂的下盘;渭河冲积阶地位于双泉临猗断裂的南侧和韩城华阴断裂的西侧,地质构造上属于双泉临猗断裂的下盘和韩城华阴断裂的上盘;黄河冲积平原位于韩城华阴断裂的东侧,地质构造上属于该断裂的上盘。从地形上看研究区西北侧的黄土台塬地势最69西北地质NORTHWESTERNGEOLOGY2020年
1.一级构造分界元线;2.二级构造分界线;3.盆地边界线图1渭河盆地区域地质概况与研究区位置图:A:渭河盆地区域构造位置图;B:渭河盆地基底构造分区及研究区位置图(据权新昌,2005修改)Fig.1RegionalsettingoftheWeiRiverbasinandthelocationofstudyarea.A:GeologicallocationofWeihebasin;B:TectonicunitsofWeihebasinandthelocationofstudyarea元古生代深层地壳断裂,新生代基底和盖层断裂又叠加其上。它对渭河地堑断陷起着控制作用,地貌上属于段家寨黑池原黄土台塬与渭河冲积平原的界限,次级块体上属于固市凹陷与合阳韩城凸起的分界断裂(彭建兵等,1992;刘瑞平等,2008)。韩城华阴断裂北起禹门口,向南经灵泉、朝邑至华阴县,分布于黄河西岸,走向北东东21°,倾向东南,倾角58°,断续延伸130km,地貌上属于渭河冲积平原与黄河冲积阶地的界限。该断裂垂直断距断开古近系大于1000m,断开新近系600~1800m,断开第四系100~600m。断裂控制了沿线黄河的流向,洛河顺从北北东向构造展59第3期乔建伟等:渭河盆地安仁镇图幅(1∶5万)的浅部地质结构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市地质调查进展与展望[J]. 张茂省,王化齐,王尧,董英,孙萍萍. 西北地质. 2018(04)
[2]1501年渭南朝邑7.0级地震发震断裂初探[J]. 李高阳,李陈侠,李晓妮. 华南地震. 2018(S1)
[3]雄安新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来自反射地震资料的约束[J]. 何登发,单帅强,张煜颖,鲁人齐,张锐锋,崔永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9)
[4]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 杜蕾,谢婉丽.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8(02)
[5]渭河单冲压陷盆地的厘定及其控藏作用[J]. 刘林,芮会超,杨莉. 西北地质. 2018(02)
[6]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J]. 张茂省,王尧. 地质通报. 2018(Z1)
[7]渭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格局与油气成藏潜力初探[J]. 刘志武,周立发.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8]渭河盆地现今地壳水平形变特征及区域构造活动性[J]. 瞿伟,张勤,王庆良,李振洪.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1(07)
[9]我国泥石流防治进展[J]. 崔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05)
[10]大荔潜水含水层中氟的赋存规律及水化学成因[J]. 刘瑞平,朱桦,杨炳超,赵阿宁,柯海玲,乔冈. 西北地质. 2008(04)
博士论文
[1]基于地球关键带理论的渭北台塬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 乔建伟.长安大学 2018
[2]渭河盆地东南缘主要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及灾害效应[D]. 杜建军.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6
[3]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盆山耦合与风尘沉积[D]. 王斌.南京大学 2014
[4]渭河盆地深部地壳结构探测与盆地构造研究[D]. 任隽.长安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36496
【文章来源】:西北地质. 2020,53(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图5浅层地震地质揭示的地质构造图
布方向由北北西向拐直角弯变为北北东向流向。在其南段,沿线成为长轴为北北东向的椭圆形隆起中心,最大幅度达40m(王景明,1981;乔建伟,2018)。F1.双泉临猗断裂;F2.韩城华阴断裂;F3.蒲城大荔断裂;F4.朝邑断裂;F5.赤水大荔西断裂;F6.华山山前断裂;1.地震反射层等值线;2.盆地边界;3.正断层;4.推测正断层;5.二级构造单元界线;6.一级构造单元界线图2研究区区域断裂分布图Fig.2Regionalfaultdistributionofthestudyarea2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野外调查与实测结果发现,研究区地貌类型受区内活动断裂包括双泉临猗断裂和韩城华阴断裂控制,2条断裂将研究区划分为3种地貌单元:黄土台塬、渭河冲积阶地和黄河冲积平原。其中黄土台塬位于双泉临猗断裂北侧和韩城华阴断裂西侧,地质构造上均为断裂的下盘;渭河冲积阶地位于双泉临猗断裂的南侧和韩城华阴断裂的西侧,地质构造上属于双泉临猗断裂的下盘和韩城华阴断裂的上盘;黄河冲积平原位于韩城华阴断裂的东侧,地质构造上属于该断裂的上盘。从地形上看研究区西北侧的黄土台塬地势最69西北地质NORTHWESTERNGEOLOGY2020年
1.一级构造分界元线;2.二级构造分界线;3.盆地边界线图1渭河盆地区域地质概况与研究区位置图:A:渭河盆地区域构造位置图;B:渭河盆地基底构造分区及研究区位置图(据权新昌,2005修改)Fig.1RegionalsettingoftheWeiRiverbasinandthelocationofstudyarea.A:GeologicallocationofWeihebasin;B:TectonicunitsofWeihebasinandthelocationofstudyarea元古生代深层地壳断裂,新生代基底和盖层断裂又叠加其上。它对渭河地堑断陷起着控制作用,地貌上属于段家寨黑池原黄土台塬与渭河冲积平原的界限,次级块体上属于固市凹陷与合阳韩城凸起的分界断裂(彭建兵等,1992;刘瑞平等,2008)。韩城华阴断裂北起禹门口,向南经灵泉、朝邑至华阴县,分布于黄河西岸,走向北东东21°,倾向东南,倾角58°,断续延伸130km,地貌上属于渭河冲积平原与黄河冲积阶地的界限。该断裂垂直断距断开古近系大于1000m,断开新近系600~1800m,断开第四系100~600m。断裂控制了沿线黄河的流向,洛河顺从北北东向构造展59第3期乔建伟等:渭河盆地安仁镇图幅(1∶5万)的浅部地质结构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市地质调查进展与展望[J]. 张茂省,王化齐,王尧,董英,孙萍萍. 西北地质. 2018(04)
[2]1501年渭南朝邑7.0级地震发震断裂初探[J]. 李高阳,李陈侠,李晓妮. 华南地震. 2018(S1)
[3]雄安新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来自反射地震资料的约束[J]. 何登发,单帅强,张煜颖,鲁人齐,张锐锋,崔永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9)
[4]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 杜蕾,谢婉丽.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8(02)
[5]渭河单冲压陷盆地的厘定及其控藏作用[J]. 刘林,芮会超,杨莉. 西北地质. 2018(02)
[6]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J]. 张茂省,王尧. 地质通报. 2018(Z1)
[7]渭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格局与油气成藏潜力初探[J]. 刘志武,周立发.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8]渭河盆地现今地壳水平形变特征及区域构造活动性[J]. 瞿伟,张勤,王庆良,李振洪.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1(07)
[9]我国泥石流防治进展[J]. 崔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05)
[10]大荔潜水含水层中氟的赋存规律及水化学成因[J]. 刘瑞平,朱桦,杨炳超,赵阿宁,柯海玲,乔冈. 西北地质. 2008(04)
博士论文
[1]基于地球关键带理论的渭北台塬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 乔建伟.长安大学 2018
[2]渭河盆地东南缘主要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及灾害效应[D]. 杜建军.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6
[3]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盆山耦合与风尘沉积[D]. 王斌.南京大学 2014
[4]渭河盆地深部地壳结构探测与盆地构造研究[D]. 任隽.长安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36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36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