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盆地东部地区下白垩统红色泥岩段沉积及其与岩浆活动的耦合关系
发布时间:2021-12-18 13:27
北黄海盆地位于中国东部海域,处于华北地台向海的延伸部分,是一个勘探程度较低的近海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北黄海盆地受岩浆活动影响强烈,其在中生代接受陆相沉积,发育了一套较厚的中生代湖相地层,其中在东部地区下白垩统发育红色泥岩段沉积,发育于水下环境之中且总铁含量异常高,但其地质特征与大洋红层沉积有所区别,其具体成因机制仍待进一步讨论。同时,目前对该地区的构造活动特征及沉积充填特征的认识不够深刻,加之多期次、大范围的岩浆活动影响,使得北黄海盆地的构造格局、沉积演化特征更加复杂且具有多解性。而下白垩统红色泥岩段沉积正是处于区域岩浆活动的频繁发育期,其沉积是否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究,同时红色泥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沉积关系也需进一步厘定。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利用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无机地球化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基于大量的地质、地震、钻测井以及测试分析资料,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地区下白垩统红色泥岩段沉积的层序地层学、矿物岩石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中国东部区域构造运动特征及东部地区岩浆活动特征,探讨早白垩世时期岩浆活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及...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白垩纪红层
1.2.2 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1.2.3 中国东部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
1.2.4 北黄海盆地勘探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构造特征
2.2.1 盆地构造分区
2.2.2 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2.2.3 郯庐断裂带及周围深大断裂活动
2.3 地层发育特征
2.3.1 中生界
2.3.2 新生界
2.4 油气地质特征
2.4.1 烃源岩
2.4.2 储集层
2.4.3 盖层
第三章 下白垩统红色泥岩段地质学特征
3.1 中新生界层序地层学特征
3.1.1 层序发育特征
3.1.2 地层分布特征
3.2 岩石矿物学特征
3.2.1 岩石学特征
3.2.2 矿物组成特征
3.3 沉积学特征
3.3.1 沉积背景
3.3.2 空间分布特征
3.4 地球化学特征
3.4.1 主量元素
3.4.2 微量元素
3.4.3 稀土元素
3.4.4 碳氧同位素
3.4.5 总有机碳
3.4.6 镜质体反射率
第四章 北黄海盆地东部地区岩浆活动特征
4.1 岩浆岩类型
4.1.1 侵入岩
4.1.2 喷出岩
4.2 岩浆岩识别
4.2.1 岩心及薄片观察
4.2.2 岩性及测井特征
4.2.3 地球物理响应
4.3 岩浆岩时空分布特征
4.3.1 岩浆活动期次
4.3.2 岩浆岩分布
4.4 岩浆活动与区域构造耦合特征
4.4.1 断裂演化特征
4.4.2 深部动力学特征
第五章 红色泥岩段沉积与岩浆活动的耦合关系
5.1 岩浆活动与层序发育
5.1.1 下白垩统下部层序构型
5.1.2 岩浆活动对层序发育的影响
5.2 岩浆活动与红色泥岩沉积
5.2.1 热液活动标志
5.2.2 铁离子的来源
5.2.3 成因机制分析
5.3 沉积模式
5.3.1 层序发育与粗碎屑堆积模式
5.3.2 红色泥岩段沉积模式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542487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白垩纪红层
1.2.2 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1.2.3 中国东部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
1.2.4 北黄海盆地勘探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构造特征
2.2.1 盆地构造分区
2.2.2 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2.2.3 郯庐断裂带及周围深大断裂活动
2.3 地层发育特征
2.3.1 中生界
2.3.2 新生界
2.4 油气地质特征
2.4.1 烃源岩
2.4.2 储集层
2.4.3 盖层
第三章 下白垩统红色泥岩段地质学特征
3.1 中新生界层序地层学特征
3.1.1 层序发育特征
3.1.2 地层分布特征
3.2 岩石矿物学特征
3.2.1 岩石学特征
3.2.2 矿物组成特征
3.3 沉积学特征
3.3.1 沉积背景
3.3.2 空间分布特征
3.4 地球化学特征
3.4.1 主量元素
3.4.2 微量元素
3.4.3 稀土元素
3.4.4 碳氧同位素
3.4.5 总有机碳
3.4.6 镜质体反射率
第四章 北黄海盆地东部地区岩浆活动特征
4.1 岩浆岩类型
4.1.1 侵入岩
4.1.2 喷出岩
4.2 岩浆岩识别
4.2.1 岩心及薄片观察
4.2.2 岩性及测井特征
4.2.3 地球物理响应
4.3 岩浆岩时空分布特征
4.3.1 岩浆活动期次
4.3.2 岩浆岩分布
4.4 岩浆活动与区域构造耦合特征
4.4.1 断裂演化特征
4.4.2 深部动力学特征
第五章 红色泥岩段沉积与岩浆活动的耦合关系
5.1 岩浆活动与层序发育
5.1.1 下白垩统下部层序构型
5.1.2 岩浆活动对层序发育的影响
5.2 岩浆活动与红色泥岩沉积
5.2.1 热液活动标志
5.2.2 铁离子的来源
5.2.3 成因机制分析
5.3 沉积模式
5.3.1 层序发育与粗碎屑堆积模式
5.3.2 红色泥岩段沉积模式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542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4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