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陆相页岩储集能力影响因素及定量评价
发布时间:2021-12-24 15:04
页岩气能否成功被开采取决于页岩自身的储集能力以及渗流能力,另外页岩气的赋存相态也有很大影响,而决定这两方面的重要因素便是页岩的孔隙大小及形态。对于评选优质页岩气储层以及选取有利区而言,页岩的孔隙结构是一个重要指标。本论文针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陆相页岩主要层段须五段页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主要包括有机地球化学实验、低温气体吸附实验、XRD分析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的平均总有机碳含量(TOC)为1.38%,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具有中等程度有机质成熟度,平均为1.31%。研究区页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和粘土矿物,其中粘土矿物占比最高的成分是伊利石,高达39.31%。由于页岩孔隙存在小至微米级的微孔,因此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页岩样品进行观察,发现研究区页岩发育最好的孔隙类型是粒间孔、粒内孔,发育较差的是有机质孔。随后对研究区陆相页岩样品进行全孔径表征,主要使用了低温气体吸附(N2与CO2)和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得出如下结论:中孔是孔隙体积的主要贡献者,贡献了约60%。通过调查研究,选取了以下5个对储集能力影响因素较大的控制因素:T...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10-南构造带的影响,两者并不相同。川西坳陷现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向的结构。即东北,近东西(包括东北向东和西北向西)和近南北向(包括北—东北和北—西北),它们对应于龙门山的东北结构,米仓山的东西结构,以及川滇地区的南北结构。上述三组构造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多期构造运动中形成,并且它们相互重叠形成了川西坳陷的当前构造格局[26]。图2.1川西坳陷地区构造分布概况Fig.2.1TectonicDistributionMapoftheWesternSichuanDepression2.3区域地层及沉积特征川西坳陷天然气主要产层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中石炭统黄龙组、下二叠统、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珍珠冲组以及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主要气源岩分布在下寒武统九老洞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二叠统茅口和栖霞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33]。其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自下而上可以分为6段(T3x1~T3x6),主要为一套滨湖、沼泽相沉积,其中须一段、须三段和须五段以泥岩、页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炭质页岩和煤线,其暗色泥质岩和所夹煤层是主要烃源岩,须二段、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3-本论文主要研究层段为须五段,因为研究区主要陆相页岩层段为须五段。须五段沉积相分布图如下图所示:图2.3川西坳陷须五段沉积相(据赵正望等,2011)Fig.2.3SedimentaryfaciesofXu5MemberofWesternSichuanDepression(modifiedafterZhaoetal·2011)须五段的沉积相类型与砂体展布受层序演化的控制。须五段沉积时,龙门山受安县运动影响开始强烈隆升,由龙门山向盆地内部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研究区位于三角洲前缘远端—滨浅湖—沼泽沉积的沉积环境,具有以下特征:河流能量弱,供砂不足,砂层薄;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延伸不远;水体浅,波浪作用使前缘远端砂质沉积物被改造形成薄层滩坝[31]。N0110220k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高压压汞的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为例[J]. 王学武,王厉强,时凤霞.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8(02)
[2]下扬子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有机孔发育特征[J]. 曹涛涛,邓模,罗厚勇,刘虎,刘光祥,HURSTHOUSE Andrew Stefan.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3)
[3]有机质孔隙对页岩气流动能力影响研究[J]. 姚军,宋文辉,李阳,孙海,杨永飞,张磊.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7(09)
[4]川西坳陷须五段致密砂岩与泥页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史洪亮,杨克明,王同. 岩性油气藏. 2017(04)
[5]川西新场须五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刘加杰,张霖,钟颖. 四川地质学报. 2017(02)
[6]基于氮气吸附-核磁共振-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川西须五段泥质岩储层孔隙结构[J]. 庞河清,曾焱,刘成川,黎华继,彭军,严焕榕,陈俊. 岩矿测试. 2017(01)
[7]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五段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其控制因素[J]. 彭建龙,张金川,尉鹏飞,隆帅,黄潇,黄正林,马玉龙,张明强. 现代地质. 2016(04)
[8]川西须五非常规气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庞河清,刘成川,曾焱,黎华继,李琦,彭军,严焕榕,陈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1)
[9]川东南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硅质页岩的生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卢龙飞,秦建中,申宝剑,腾格尔,刘伟新,张庆珍. 石油实验地质. 2016(04)
[10]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层序格架与沉积相[J]. 孟昊,钟大康,李卓沛,刘云龙,赵靖,杨越东. 地层学杂志. 2016(03)
硕士论文
[1]川西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五段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D]. 邹瑜.中国地质大学 2011
[2]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D]. 林良彪.成都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0702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10-南构造带的影响,两者并不相同。川西坳陷现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向的结构。即东北,近东西(包括东北向东和西北向西)和近南北向(包括北—东北和北—西北),它们对应于龙门山的东北结构,米仓山的东西结构,以及川滇地区的南北结构。上述三组构造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多期构造运动中形成,并且它们相互重叠形成了川西坳陷的当前构造格局[26]。图2.1川西坳陷地区构造分布概况Fig.2.1TectonicDistributionMapoftheWesternSichuanDepression2.3区域地层及沉积特征川西坳陷天然气主要产层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中石炭统黄龙组、下二叠统、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珍珠冲组以及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主要气源岩分布在下寒武统九老洞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二叠统茅口和栖霞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33]。其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自下而上可以分为6段(T3x1~T3x6),主要为一套滨湖、沼泽相沉积,其中须一段、须三段和须五段以泥岩、页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炭质页岩和煤线,其暗色泥质岩和所夹煤层是主要烃源岩,须二段、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3-本论文主要研究层段为须五段,因为研究区主要陆相页岩层段为须五段。须五段沉积相分布图如下图所示:图2.3川西坳陷须五段沉积相(据赵正望等,2011)Fig.2.3SedimentaryfaciesofXu5MemberofWesternSichuanDepression(modifiedafterZhaoetal·2011)须五段的沉积相类型与砂体展布受层序演化的控制。须五段沉积时,龙门山受安县运动影响开始强烈隆升,由龙门山向盆地内部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研究区位于三角洲前缘远端—滨浅湖—沼泽沉积的沉积环境,具有以下特征:河流能量弱,供砂不足,砂层薄;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延伸不远;水体浅,波浪作用使前缘远端砂质沉积物被改造形成薄层滩坝[31]。N0110220k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高压压汞的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为例[J]. 王学武,王厉强,时凤霞.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8(02)
[2]下扬子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有机孔发育特征[J]. 曹涛涛,邓模,罗厚勇,刘虎,刘光祥,HURSTHOUSE Andrew Stefan.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3)
[3]有机质孔隙对页岩气流动能力影响研究[J]. 姚军,宋文辉,李阳,孙海,杨永飞,张磊.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7(09)
[4]川西坳陷须五段致密砂岩与泥页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史洪亮,杨克明,王同. 岩性油气藏. 2017(04)
[5]川西新场须五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刘加杰,张霖,钟颖. 四川地质学报. 2017(02)
[6]基于氮气吸附-核磁共振-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川西须五段泥质岩储层孔隙结构[J]. 庞河清,曾焱,刘成川,黎华继,彭军,严焕榕,陈俊. 岩矿测试. 2017(01)
[7]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五段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其控制因素[J]. 彭建龙,张金川,尉鹏飞,隆帅,黄潇,黄正林,马玉龙,张明强. 现代地质. 2016(04)
[8]川西须五非常规气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庞河清,刘成川,曾焱,黎华继,李琦,彭军,严焕榕,陈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1)
[9]川东南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硅质页岩的生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卢龙飞,秦建中,申宝剑,腾格尔,刘伟新,张庆珍. 石油实验地质. 2016(04)
[10]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层序格架与沉积相[J]. 孟昊,钟大康,李卓沛,刘云龙,赵靖,杨越东. 地层学杂志. 2016(03)
硕士论文
[1]川西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五段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D]. 邹瑜.中国地质大学 2011
[2]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D]. 林良彪.成都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0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5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