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日喀则弧前盆地白垩纪陆源碎屑岩显微图像数据集
发布时间:2022-01-05 07:12
藏南拉萨地体南缘发育白垩纪日喀则弧前盆地,记录了新特提斯洋向拉萨地体的北向俯冲。日喀则弧前盆地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泥灰岩、灰岩等,由下向上依次沉积了冲堆组、桑祖岗组、昂仁组、帕达那组、曲贝亚组,并于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启动后沉积了曲下组和加拉孜组。由于保存完整、露头较好,该盆地得到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如此,目前能够公开查阅的盆地内基础岩石学数据仍比较有限,以至于大量岩石学工作被重复开展。因此,本数据集选取冲堆组、昂仁组、帕达那组3套白垩纪碎屑岩地层共计191个岩石薄片,使用偏光显微镜对其进行了图像采集,以便更好地共享和利用这些基础地质数据。本文所选择的岩石样品包括5块泥页岩、2块粉砂岩、158块砂岩、11块砾岩、7块砾石、7块硅质岩、1块火山碎屑岩。此外,本数据集还收录了这些岩石样品所在的10条地层剖面的详细信息。除了为基础地质学研究提供原始资料外,本数据集也可应用于人工智能识别在内的跨学科合作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5(03)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1 日喀则弧前盆地及部分剖面地质简图
基于前述问题,本文针对日喀则弧前盆地碎屑沉积为主的地层单元,选取其中10条实测地质剖面,系统梳理了共计191块碎屑岩薄片的显微图像数据,将进行过系统岩石学工作的剖面、样品基础信息等大量未公开发表数据,与对该地区或该部分样品感兴趣的地学界同仁共享。本数据集岩石薄片所涉及的10条地质剖面具体的GPS坐标、地层单元、各个剖面所含的岩石薄片等基本信息展示如下(表1)。图2为日喀则弧前盆地综合柱状图,图中注明了部分样品的采样位置。1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显微图像采用统一方式进行编号,格式遵循“薄片编号”+“m”+“拍摄视域的数字序号”+“单偏光符号-或正交光符号+”的规则[15]。以样品号为09PDN12的岩石薄片为例,其第一个视域拍摄的单偏光图像和正交图像分别保存为09PDN12m1-,09PDN12m1+(图3)。若第一视域的代表性不足,选取第二个视域再次记录显微图像,分别保存为“样品号m2-”,“样品号m2+”。2.2 实测剖面柱状图文件夹
本文编号:3569988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5(03)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1 日喀则弧前盆地及部分剖面地质简图
基于前述问题,本文针对日喀则弧前盆地碎屑沉积为主的地层单元,选取其中10条实测地质剖面,系统梳理了共计191块碎屑岩薄片的显微图像数据,将进行过系统岩石学工作的剖面、样品基础信息等大量未公开发表数据,与对该地区或该部分样品感兴趣的地学界同仁共享。本数据集岩石薄片所涉及的10条地质剖面具体的GPS坐标、地层单元、各个剖面所含的岩石薄片等基本信息展示如下(表1)。图2为日喀则弧前盆地综合柱状图,图中注明了部分样品的采样位置。1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显微图像采用统一方式进行编号,格式遵循“薄片编号”+“m”+“拍摄视域的数字序号”+“单偏光符号-或正交光符号+”的规则[15]。以样品号为09PDN12的岩石薄片为例,其第一个视域拍摄的单偏光图像和正交图像分别保存为09PDN12m1-,09PDN12m1+(图3)。若第一视域的代表性不足,选取第二个视域再次记录显微图像,分别保存为“样品号m2-”,“样品号m2+”。2.2 实测剖面柱状图文件夹
本文编号:3569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6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