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特大地震发生率的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新模型

发布时间:2022-01-09 13:51
  川滇地区是我国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之一.本文基于对特大强震的风险性考虑,使用全球地震模型OpenQuake软件,建立了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新模型.首先根据构造特征划分多个震源分区,并整理出这些震源分区内断层活动特征与滑动速率;基于震源分区和断层模型,使用GPS应变率转换成的锥形古登堡-里克特关系作为整个区域的地震积累率,并允许超过历史最大震级的特大地震的出现,结合活动断层滑动速率所积累的地震发生率,给出震源分区内断层地震源和背景地震源的地震发生率的比率分配关系;在活动断层分段上,保留了大型断裂或其主要部分,没有根据小的阶区来对断层进行详细分段,以便分配特大地震发生率;并使用地震率平滑方法分配背景地震发生率.最后在OpenQuake中加入地震动预测方程,计算出了川滇地区的PGA分布图,为区域地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2020,63(03)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基于特大地震发生率的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新模型


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与强震活动图(根据程佳等,2012修改);(b)川滇地区的震源分区划分特征

示意图,震源,速率,应变率


在断层发生率的分配上,主要分配了6.5级及以上的强震,其最大地震主要根据断层破裂长度的统计关系计算.对于一些只有部分长度位于某震源分区内的断裂,则根据在各震源内的面积百分比来计算所积累的地震矩积累量,而断裂上各震级的地震发生率分配仍然以断裂所能发生的最大震级与每个震源分区的a、b值来分配.背景地震发生率则为根据应变率积累率转换出的震源分区各震级档频次累积率,与震源分区内所有断裂滑动速率所计算的地震矩累积率转换成的各震级频次之间差值得到(图3a);在地震发生率平滑方法中使用了高斯空间平滑方法,使用了10km×10km网格化处理,并50km作为平滑半径,这一半径来自于美国中东部的推荐结果(Moschetti,2015).图4为使用OpenQuake的HMTK工具箱将川滇震源分区划分成的断层源和背景地震源.图4 川滇震源分区断裂源与背景地震源分布示意图

示意图,震源,速率,背景


川滇震源分区断裂源与背景地震源分布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凉山次级块体内强震发生的构造特征与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对周边断层的影响[J]. 程佳,刘杰,徐锡伟,甘卫军.  地震地质. 2014(04)
[2]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与参数确定[J]. 潘华,高孟潭,谢富仁.  震灾防御技术. 2013(01)
[3]为新区划图编制所建立的地震动衰减关系[J]. 俞言祥,李山有,肖亮.  震灾防御技术. 2013(01)
[4]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活动与地壳运动所反映的块体特征及其动力来源[J]. 程佳,徐锡伟,甘卫军,马文涛,陈为涛,张勇.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4)
[5]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J]. 徐锡伟,闻学泽,郑荣章,马文涛,宋方敏,于贵华.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6]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其说明[J]. The Compiling Committee of Seismic Zoning Map in China.  中国地震. 1992(04)
[7]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编制的原则和方法[J]. 邓起东,张裕明,环文林,张鸿生,许桂林,刘一鸣,邓瑞生,李群,范福田,杨天锡.  地震学报. 1980(01)
[8]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J]. 阚荣举,张四昌,晏凤桐,俞林胜.  地球物理学报. 1977(02)
[9]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圖及其說明 Ⅰ.总的說明[J]. 李善邦.  地球物理学报. 1957(02)



本文编号:3578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78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b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