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相特征

发布时间:2022-01-12 07:47
  发生于公元946年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Millennium Eruption,ME)形成的火山碎屑堆积物体积高达100~172km3,并可分为大规模的ME-Ⅰ和小规模的ME-Ⅱ两个喷发阶段。通过对围绕长白山天池火山53个典型露头剖面进行火山地质测量(单元构成、垂向堆积序列和堆积特征),结合筛析法粒度分析、偏光显微镜成分分析,刻画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物特征,探讨了相和亚相划分,并建立了火山碎屑流搬运和堆积模式。根据火山碎屑的堆积特征,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分为峡谷充填火山碎屑流相(包括块状峡谷充填亚相和层状峡谷充填亚相)和火山碎屑流冲击扇相(包括扇头亚相和扇体亚相)等两相四亚相。峡谷充填火山碎屑流相主要发育在天池火山锥体周缘距离喷发中心8~23km左右范围内(坡度在15°~60°之间)的火山U型谷中;火山碎屑流冲积扇相主要发育在距离喷发中心23~45km左右范围内,地形相对平缓的熔岩台地处(坡度在5°~15°之间),火山碎屑流的搬运不受地形限制,一般形成较大纵横比扇状堆积。块状峡谷充填亚相和扇体亚相以块状混杂堆积为主要特征,而层状峡谷充填亚相和扇头亚相则以多... 

【文章来源】:岩石学报. 2020,36(11)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相特征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理位置

序列,长白山,火山,序列


本次研究对围绕长白山天池火山的53个露头剖面开展了系统性地质测量(图1)。重点刻画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物的垂向堆积序列、碎屑物粒度、分选和磨圆等特征。2.2 粒度分析

显微照片,火山碎屑,长白山,显微照片


刘祥和向天元(1997)根据喷发物的搬运和堆积方式,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堆积物分为空降火山碎屑、火山碎屑流和火山泥石流三种类型。其中空降火山碎屑和火山碎屑流为原生火山碎屑堆积,火山泥石流为次生火山碎屑堆积。本次研究重点关注长白山千年大喷发原生火山碎屑流堆积的相和亚相构成。火山碎屑喷发物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喷发作用、喷发物搬运-堆积动力学过程和火山地形等因素综合控制,从近火山口到远火山口,火山碎屑堆积物类型和特征一般发生规律性变化(Manville et al.,2009;Wang and Chen,2015)。对于长白山天池火山,根据对其北、西、南坡露头剖面系统性地质考察结果,从近火山口到远火山口,随着火山地形发生急剧变化,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的搬运和堆积作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距离火山喷发中心0~8km左右范围内,由于坡度极为陡峭(坡度多大于60°,图1),火山碎屑流无法大规模堆积,仅存在少量火山碎屑流堆积物,以空降浮岩堆积为主(图4、图5);在距离喷发中心8~23km左右范围内(坡度在15°~60°之间,图1),分布有多条下切U型火山峡谷(吕弼顺等,2005;魏海泉等,2005;栾鹏等,2009),火山碎屑流易受地形限制在峡谷中搬运和堆积(刘祥和向天元,1997)。根据野外火山地质考察的结果,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在该区主要充填在这些围绕火山锥体分布的火山峡谷中,如鸭绿江大峡谷、锦江大峡谷、浮石林大峡谷、黑石沟等(图4、图5)(峡谷外的火山碎屑流堆积物则较少,可能由于堆积厚度较薄,被风化土壤层掩盖);在距离喷发中心23~45km左右范围内,地形相对平缓(坡度在5°~15°之间,图1),火山碎屑流的搬运不受地形限制,一般形成较大纵横比扇状堆积(Vazquez and Ort,2006)(图4、图5)。距喷发中心大于45km左右(坡度<5°,图1),未见火山碎屑流露头剖面,主要为次生火山泥石流堆积区(Yi et al.,2019)(图4、图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白山地区火山碎屑粒度特征研究[J]. 赵波,许建东,于红梅.  地震地质. 2010(02)
[2]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物地形地貌特征初步研究[J]. 栾鹏,许建东,潘波,于红梅,赵波.  地震研究. 2009(02)
[3]熔体包裹体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的指示意义[J]. 李霓,樊祺诚,孙谦,盘晓东.  岩石学报. 2008(11)
[4]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杨清福,薄景山.  自然灾害学报. 2007(06)
[5]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的粒度特征与地质意义[J]. 杨清福,史兰斌,张羽,陈波,陈孝德.  地震地质. 2007(03)
[6]长白山火山地幔不均一性——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 隋建立,樊祺诚,刘嘉麒,郭正府.  岩石学报. 2007(06)
[7]长白山火山历史上最大火山爆发火山碎屑物层序与分布[J]. 刘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03)
[8]长白山火山锥体及其周边地貌类型研究[J]. 吕弼顺,李春景,韩成国.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9]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不同颜色浮岩的岩石化学特征[J]. 史兰斌,陈孝德,杨清福,魏海泉,林传勇.  地震地质. 2005(01)
[10]长白山天池火山炭化木的14C年代及其意义[J]. 尹金辉,郑勇刚,刘粤霞.  地震地质. 2005(01)



本文编号:3584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84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b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