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首都圈地区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发布时间:2022-01-12 07:58
  首都圈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北部,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天津等地区,是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区。区域内历史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的灾害性地震,是地震重点监测区域。然而研究区尚未有较为全面深入的流体地球化学研究,因此有必要对首都圈地区的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其来源进行分析与讨论,获取区域内地球化学背景值及与地震相关的前兆信息。同时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有一定价值。在2016年7-8月采取温泉与地热水样品46件,其中气体样品24件。通过氢氧同位素判定其地热水来源,并讨论区域内水化学类型及离子组分成因,并深入讨论了首都圈东部21个采样点的离子浓度的毫克当量百分比与热储温度及循环深度,结合氦氖气体同位素,判断有无深部物质的补给。首都圈地区水化学类型丰富,Na+为主要阳离子,离子组分受含水层岩性、周围地质条件影响及水岩反应控制。西部地区2011年与2016重复采样点13个,其水化学类型与离子浓度基本稳定不变,推断与区域地震活动性弱有关。并计算东部水化学采样点的热储温度与循环深度,分别为41.59117.72℃与0.873....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首都圈地区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首都圈地区2级以上地震分布(2016/05/01-2019/05/1,

区域地质图,区域地质图,温泉,采样点


第二章 研究区地震地质背景首都圈地区地理位置上是以北京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天津、河北唐山、河北张家口、山西忻州等地区(图2.1),区域内构造错综复杂,主要构造单元包括华北平原、太行-五台断块隆起区和燕山-阴山隆起(武敏捷等,2011)。是我国最古老的陆台(中朝地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圈地区活动断层较发育,地震频发,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向(谢富仁等,2007;武敏捷等,2011)。区内主要分布NE-NEE向和NW-NWW两组共轭活动断裂,并且有一定活动周期(马文涛等

piper三线图,采样点,成因,水化学


第四章 讨论4.1 首都圈地区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4.1.1 温泉地热水水化学类型及成因为了能够详细表述水化学成因,本文使用了舒卡列夫分类法(毫克当量比分别大于 25%的阴阳离子参与命名)分别将热水划分为不同的水化学类化学类型可以一定程度反映该地区的地下水成因信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断陷盆地中北部地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J]. 路畅,李营,陈志,杨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04)
[2]河北牛驼镇与天津地热田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 杨吉龙,柳富田,贾志,袁海帆,胥勤勉,胡云壮.  地球学报. 2018(01)
[3]地热水氢氧同位素分布特性[J]. 赵永红,杨家英,王航,谢雨晴,李嘉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6)
[4]高温地热系统中粘土矿物形成对Na-K和K-Mg地球化学温标准确性的影响[J]. 李洁祥,郭清海,余正艳.  地球科学. 2017(01)
[5]首都圈地区土壤气Rn,Hg,CO2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 王喜龙,李营,杜建国,陈志,周晓成,李新艳,崔月菊,王海燕,张志宏.  地震学报. 2017(01)
[6]一种获取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LMWL)的简单方法——以北京平原为例[J]. 刘元章,王树芳,王丽亚,郭彬彬,崔一娇.  水文. 2016(05)
[7]用氯和氢氧同位素揭示洋戴河平原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J]. 章斌,宋献方,郭占荣,赵肖,韩冬梅,肖国强,杨吉龙,刘明清.  环境科学学报. 2013(11)
[8]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J]. 张炜斌,杜建国,周晓成,陈志,谢超,崔月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3(04)
[9]用双差定位结果分析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J]. 赵博,高原,石玉涛.  地震. 2013(01)
[10]华北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J]. 邓文平,余新晓,贾国栋.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2(05)

博士论文
[1]汶川地震后川西地区温泉水地球化学研究[D]. 陈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2]山西中北部陆壳演化特征研究[D]. 郑庆荣.太原理工大学 2012
[3]汶川Ms 8.0地震后川西地区的气体地球化学[D]. 周晓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4]腾冲火山区现代幔源氦释放特征及深部岩浆活动研究[D]. 赵慈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8
[5]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 林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硕士论文
[1]首都圈地区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D]. 杨江.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8
[2]河套盆地周缘泉水地球化学特征[D]. 孙凤霞.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6
[3]天津地区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D]. 刘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4]京西北盆岭构造区温泉流体地球化学[D]. 张炜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3
[5]三轴压力下水与砂岩、灰岩反应的实验研究[D]. 江岳.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08
[6]北京城区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研究[D]. 于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7]北京西北部延庆—怀来盆地周缘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及其意义[D]. 张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本文编号:3584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84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a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