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地表“矿物膜”半导体矿物光电子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化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07:30
  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广泛参与地球表层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深刻地影响着一系列重要的地表生物地球化学进程。近年来地表半导体矿物的相关研究,为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提供了崭新研究方向,揭示地表"日光-半导体矿物-微生物"系统电子传递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是地质微生物学交叉领域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本研究从地表不同生境"矿物膜"出发,以光电化学技术证实喀斯特、红壤、岩石漆"矿物膜"在1 000min长时间循环实验中平均光电流值约为5.4、3.4、3.2μA/cm2,证实"矿物膜"良好日光响应特性且铁锰氧化物矿物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基于笔者前期研究所发现的"矿物膜"电活性菌富集且与半导体矿物分布呈正相关性这一现象,本文进一步构建模拟光电子红壤细菌群落系统,20天后细菌群落α多样性显著提升,研究证实细菌群落具有模拟光电子响应活性,且电极与溶液群落均具有演化方向性;16S rRNA测序分析表明模拟光电子作用下Shewanella、Pseudomonas、Streptococcus、Lactobacillus、Acinetobacter等电活性菌显著富集。综上,本文研究结果间... 

【文章来源】:地学前缘. 2020,27(05)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地表“矿物膜”半导体矿物光电子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化特性研究


三电极光电化学体系示意图

光谱图,矿物,喀斯特,岩石


通过SR-XRD分析岩石漆矿物成分,研究表明其主要由黏土矿物及铁锰氧化物矿物构成(图2d),具体矿物相包括石英、蒙脱石、水钠锰矿、锰钡矿、赤铁矿、针铁矿等。电镜观察岩石漆微形貌过程中能谱(EDS)数据显示主要组成元素为O、Mn、Fe、Si、Al,其中Mn质量分数为12.42%~17.07%,Fe质量分数为8.85%~11.28%,O、Si、Al质量分数分别为47.36%~50.43%、11.23%~16.72%、6.64%~8.78%;基岩Mn含量<1%,与前人报道指出的岩石漆Mn元素含量高于基岩100倍结果相一致[22-25]。由于铁锰氧化物结晶程度差,为准确了解“矿物膜”中铁锰氧化物主要矿物相组成,采用显微拉曼光谱原位分析“矿物膜”样品。喀斯特“矿物膜”样品结果如图2e所示,576cm-1与635cm-1分别对应水钠锰矿平行于锰氧八面体层Mn—O键对称伸缩振动峰以及垂直于锰氧八面体层Mn—O键对称伸缩振动峰[26]。之前X射线扩展边谱(EXAFS)傅里叶变换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矿物膜”与层状水钠锰矿更为接近,尤其在2.0~4.0?范围内原子结构壳层,指示其中的锰氧化物主要为层状水钠锰矿结构形式[8],结果吻合于前人所指出的水钠锰矿及类水钠锰矿在土壤、荒漠、富锰矿床甚至海洋锰结核等不同地质环境为主要物相[27]。其中224、495、297、410、615cm-1包含了Fe—O弯曲振动峰以及O—Fe—O伸缩振动峰[28],指示赤铁矿广泛存在,拉曼分析表明赤铁矿与水钠锰矿是“矿物膜”最主要的铁锰氧化物矿物。2.2 半导体“矿物膜”日光响应特性

响应曲线,矿物,日光,样品


同时进一步将Xe灯作为日光模拟光源,切换不同滤光片获取不同波长,研究“矿物膜”特定波长下光电转化效率。如图3b所示,3组样品IPCE变化范围皆为0.002‰~0.03‰,对比3条曲线,所有样品在400nm一端数值较高,并在420nm处测得实验体系的可见光范围内最大值;同时第二峰值出现在580nm的短波一侧,波长越短,光子能量越高,“矿物膜”将具有更强参与光催化电子传递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矿物膜”对于不同波段可见光皆具有良好吸收特性,且对短波部分吸收更多,在地表环境中可发挥持续性光催化作用。3“矿物膜”群落结构及电活性菌富集特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表“矿物膜”:地球“新圈层”[J]. 鲁安怀,李艳,丁竑瑞,王长秋.  岩石学报. 2019(01)
[2]武汉黄棕壤铁锰氧化物胶膜的矿物学特征研究[J]. 李岩,李艳,鲁安怀,王浩然,丁聪,杨晓雪.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6(02)
[3]Introduction of the X-ray diffraction beamline of SSRF[J]. 杨铁莹,文闻,阴广志,李晓龙,高梅,顾月良,李丽,柳义,林鹤,张兴民,赵滨,刘亭坤,杨迎国,黎忠,周兴泰,高兴宇.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15(02)
[4]关键带中天然半导体矿物光电子的产生与作用[J]. 鲁安怀,李艳,王鑫,丁竑瑞,刘熠,王长秋.  地学前缘. 2014(03)
[5]土壤胶膜的研究进展[J]. 黄丽,刘凡,谭文峰,王贻俊.  土壤通报. 2003(02)



本文编号:3594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94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7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