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内部民乐—永昌断裂构造变形特征与发震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23:31
河西走廊位于青藏块体向北挤压逆冲的最前缘,该区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广泛发育,是研究高原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地区。这些研究可为大陆动力学研究、大震危险性判定和震灾防御等提供重要参考。其中,位于河西走廊中东部,发育于盆地内部大黄山隆起南侧的隐伏断裂——民乐—永昌断裂,为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Ms6.1和Ms5.8地震的发震构造。但是至今对该断裂的几何形态和最新活动特征的认识非常有限,其几何展布主要根据地形差异推测的,而断裂活动性剖面几乎没有。因此,对其开展深入定量研究,对揭示以往关注较少的前陆盆地内部的构造活动、变形特征及其发震机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活动构造、构造地貌和地震学等多种方法,在前期资料收集整理、航卫片详细解译的基础上,对河西走廊盆地内部的民乐—永昌断裂的新活动特征开展野外调查、变形测量以及小震精定位等综合研究,获得了断裂晚第四纪构造活动方式、逆冲速率、深部构造特征等定量参数,并以民乐—山丹地震为例对其发震机制进行分析讨论。获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民乐—永昌断裂为一条近东西向的挤压逆冲断裂,其西段晚第四纪构造变形样式为逆断裂—活动褶皱带,断裂附近存在明显的...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西走廊地质构造背景河西走廊是祁连山地块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的过渡带,为祁连山造山带的前陆
第一章 引 言 地质调查,确定了该断裂的几何学展布特征。该断裂向东经大马营后沿大黄山南麓山前展布,并经过红山窑延伸至永昌县城以北,总体近东西向。根据断裂走向及分布特征可分为 3 段(图 1.2),东段(F4-1)分布于永昌北山山前,可见二叠系逆冲于中更新统地层之上;中段(F4-2)位于大黄山南缘,出露断层的线性特征明显,许多地段可见其断错了大黄山山前冲洪积扇并形成明显的断层陡坎;而其西段(F4-3)民乐—大马营段地表变形以褶皱为主,除上升泉的线性展布和第四纪厚度差异外,无线性地貌特征,主要以宽缓的背斜隆起为主,断裂呈隐伏状[9,10]。2003 年民乐—山丹 Ms6.1、Ms5.8 和 1978 年泉头村 Ms4.8 地震这些盆地内部比较罕见的强震活动,均与该断裂西段的现今构造活动有关。
图 2.1 立体像对提取 DEM 原理示意图S、S'为摄站,A 为地面物点,o、o'为摄影中心,a、a'为像对中与地面点 A 相对应的像点利用高分辨率立体像对提取 DEM 的方法有后方交会—前方交会法、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法和光束法。其中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法是以模型作为平差单元,先利用同名光线成对相交的特性,通过同名点坐标来解算相对定向元素,确定立体像对的相对位置,根据相对定向结果进行空间前方交会来解算模型点坐标(或地面坐标)建立立体模型。然后利用地面控制点确定立体像对的绝对定向元素,对建立的立体模型进行绝对定位,确立立体模型的比例尺和方位,该方法可以将模型的高程和平面坐标分开求解,适用于航带法空三加密,但是对外方位元素的表达不够严密。而光束法是以光束作为平差单元,将加密点(同名光线相交的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相等和控制点的计算坐标与外业坐标相等作为控制条件,利用共线条件方程进行联合求解,得到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利用相同的平差原理,将待定点坐标和像片外方位元素作为未知数,求解共线条件方程,得到待定点的地面坐标。该方法计算量大,但精度高,外方位元素表达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祁连山东段童子坝河阶地对气候变化与新构造运动的响应[J]. 钟岳志,李有利,熊建国,雷惊昊,辛伟林,胡秀,刘飞. 古地理学报. 2017(06)
[2]龙门山南段芦山震区浅层沉积与构造变形——对深部发震构造的约束[J]. 鲁人齐,徐锡伟,何登发,刘波,谭锡斌,张学丰,李英强,王振南.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8)
[3]新疆皮山M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一次褶皱地震[J]. 吴传勇,李金,刘建明,胡伟华,吴国栋,常想德,姚远,向志勇. 地震地质. 2017(02)
[4]甘肃地区一维速度模型计算研究[J]. 尹欣欣,杨立明,陈继锋,王祖东,高永国. 地震工程学报. 2017(01)
[5]2013年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震源区构造变形特征分析[J]. 易桂喜,龙锋,Amaury Vallage,Yann Klinger,梁明剑,王思维.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0)
[6]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构造几何图像、运动转换与高原扩展[J]. 郑文俊,袁道阳,张培震,俞晶星,雷启云,王伟涛,郑德文,张会平,李新男,李传友,刘兴旺. 第四纪研究. 2016 (04)
[7]位于构造活跃区的小湾水库地震活动特征——基于地震精定位的分析[J]. 姜金钟,付虹,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7)
[8]甘肃省测震台网地震台站地震计方位角检验与校正[J]. 陈继锋,李亮,李少睿,刘白云,陈晓龙. 地震工程学报. 2016(03)
[9]小湾水库库区最小一维速度模型研究[J]. 柯乃琛,华卫.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9)
[10]2012年9月7日彝良地震及余震序列双差定位研究[J]. 王清东,朱良保,苏有锦,王光明.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博士论文
[1]小震震源机制与应力场反演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严川.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5
[2]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活动构造图像及构造变形模式[D]. 郑文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9
[3]河西走廊及邻近地区最新构造变形基本特征及构造成因分析[D]. 陈文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3
[4]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时空演化[D]. 袁道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3
硕士论文
[1]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流域地貌参数分析与构造变形探讨[D]. 苏琦.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5
[2]安宁河断裂带晚第四纪变形的数字地形分析[D]. 宫会玲.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9
[3]青藏高原东北缘基于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D]. 张辉.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07
本文编号:3597775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西走廊地质构造背景河西走廊是祁连山地块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的过渡带,为祁连山造山带的前陆
第一章 引 言 地质调查,确定了该断裂的几何学展布特征。该断裂向东经大马营后沿大黄山南麓山前展布,并经过红山窑延伸至永昌县城以北,总体近东西向。根据断裂走向及分布特征可分为 3 段(图 1.2),东段(F4-1)分布于永昌北山山前,可见二叠系逆冲于中更新统地层之上;中段(F4-2)位于大黄山南缘,出露断层的线性特征明显,许多地段可见其断错了大黄山山前冲洪积扇并形成明显的断层陡坎;而其西段(F4-3)民乐—大马营段地表变形以褶皱为主,除上升泉的线性展布和第四纪厚度差异外,无线性地貌特征,主要以宽缓的背斜隆起为主,断裂呈隐伏状[9,10]。2003 年民乐—山丹 Ms6.1、Ms5.8 和 1978 年泉头村 Ms4.8 地震这些盆地内部比较罕见的强震活动,均与该断裂西段的现今构造活动有关。
图 2.1 立体像对提取 DEM 原理示意图S、S'为摄站,A 为地面物点,o、o'为摄影中心,a、a'为像对中与地面点 A 相对应的像点利用高分辨率立体像对提取 DEM 的方法有后方交会—前方交会法、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法和光束法。其中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法是以模型作为平差单元,先利用同名光线成对相交的特性,通过同名点坐标来解算相对定向元素,确定立体像对的相对位置,根据相对定向结果进行空间前方交会来解算模型点坐标(或地面坐标)建立立体模型。然后利用地面控制点确定立体像对的绝对定向元素,对建立的立体模型进行绝对定位,确立立体模型的比例尺和方位,该方法可以将模型的高程和平面坐标分开求解,适用于航带法空三加密,但是对外方位元素的表达不够严密。而光束法是以光束作为平差单元,将加密点(同名光线相交的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相等和控制点的计算坐标与外业坐标相等作为控制条件,利用共线条件方程进行联合求解,得到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利用相同的平差原理,将待定点坐标和像片外方位元素作为未知数,求解共线条件方程,得到待定点的地面坐标。该方法计算量大,但精度高,外方位元素表达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祁连山东段童子坝河阶地对气候变化与新构造运动的响应[J]. 钟岳志,李有利,熊建国,雷惊昊,辛伟林,胡秀,刘飞. 古地理学报. 2017(06)
[2]龙门山南段芦山震区浅层沉积与构造变形——对深部发震构造的约束[J]. 鲁人齐,徐锡伟,何登发,刘波,谭锡斌,张学丰,李英强,王振南.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8)
[3]新疆皮山M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一次褶皱地震[J]. 吴传勇,李金,刘建明,胡伟华,吴国栋,常想德,姚远,向志勇. 地震地质. 2017(02)
[4]甘肃地区一维速度模型计算研究[J]. 尹欣欣,杨立明,陈继锋,王祖东,高永国. 地震工程学报. 2017(01)
[5]2013年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震源区构造变形特征分析[J]. 易桂喜,龙锋,Amaury Vallage,Yann Klinger,梁明剑,王思维.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0)
[6]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构造几何图像、运动转换与高原扩展[J]. 郑文俊,袁道阳,张培震,俞晶星,雷启云,王伟涛,郑德文,张会平,李新男,李传友,刘兴旺. 第四纪研究. 2016 (04)
[7]位于构造活跃区的小湾水库地震活动特征——基于地震精定位的分析[J]. 姜金钟,付虹,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7)
[8]甘肃省测震台网地震台站地震计方位角检验与校正[J]. 陈继锋,李亮,李少睿,刘白云,陈晓龙. 地震工程学报. 2016(03)
[9]小湾水库库区最小一维速度模型研究[J]. 柯乃琛,华卫.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9)
[10]2012年9月7日彝良地震及余震序列双差定位研究[J]. 王清东,朱良保,苏有锦,王光明.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博士论文
[1]小震震源机制与应力场反演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严川.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5
[2]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活动构造图像及构造变形模式[D]. 郑文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9
[3]河西走廊及邻近地区最新构造变形基本特征及构造成因分析[D]. 陈文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3
[4]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时空演化[D]. 袁道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3
硕士论文
[1]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流域地貌参数分析与构造变形探讨[D]. 苏琦.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5
[2]安宁河断裂带晚第四纪变形的数字地形分析[D]. 宫会玲.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9
[3]青藏高原东北缘基于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D]. 张辉.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07
本文编号:3597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9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