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规模化节水和生态约束下新疆三工河流域地下水利用模式

发布时间:2022-02-04 21:57
  我国干旱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地下水是人类生产、生活及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资源,是灌溉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以灌溉农业为主,水资源短缺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不到位等问题造成农业发展受阻。随着规模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及国家对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的利用格局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进而引起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因此选取具有典型干旱区地貌景观的新疆三工河流域,运用HYDRUS-1D及PMWIN(Processing MODFLOW for Windows)对地下水在不同灌溉模式及开采方案下水位与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满足灌溉模式发展规律及地下水埋深约束条件下的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对整个流域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深远的作用与意义。经分析计算得到以下结论:1)三工河流域传统灌溉下的田间入渗系数介于0.542-0.662之间,节水灌溉的田间入渗系数介于0.109-0.410之间;随着未来规模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田间入渗系数将会进一步降低,流域内地下水系统也将随之发生变化。2)综合考虑规模化节水灌溉及地下水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计6种不同的地下水...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规模化节水和生态约束下新疆三工河流域地下水利用模式


技术路线图

概况,三工河流域,新疆,生态约束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规模化节水和生态约束下新疆三工河流域地下水利用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地理位置新疆三工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中段东部,准噶尔盆地南缘,发源于博格达坐标 43°09′-45°29′N,87°47′-88°17′E,行政区属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平为 870km2,总面积 1670km2,是典型的独立小流域,属内陆干旱区,具完整的自然景观和地貌单元的分布规律。

地下水埋深,方案,占比,埋深


学位论文 规模化节水和生态约束下新疆三工河流域地内,0-1m、1-6m、6-9m 所占比重分别为 2%、97%和 1%。深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由图 5.7 可以看出,埋深范围在 0-1m、4-5m、5-9m 的区域占比分别为 2%、29%、56%、10%、域埋深保持在 2-4m,该范围埋深占比达到 66%,此时地下04m3,地下水开采量为 2878×104m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的新疆干旱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J]. 彭飞,刘兵,张少博,张叶,何新林.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2]Cotton’s Water Demand and Water-Saving Benefits under Drip Irrigation with Plastic Film Mulch[J]. Yingyu YAN,Juyan L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04)
[3]不同降水及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入渗补给规律[J]. 霍思远,靳孟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5(05)
[4]土壤盐渍化地区地下水临界深度确定及其水位调控[J]. 李明,宁立波,卢天梅.  灌溉排水学报. 2015(05)
[5]天山北麓地下水基于生态水位的调控模拟分析[J]. 尚海敏,王文科,段磊,霍传英.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6)
[6]新疆棉花亏缺灌溉叶面积指数模拟研究[J]. 吴立峰,张富仓,王海东,周罕觅,周建伟,梁飞.  农业机械学报. 2015(01)
[7]基于ARIMA模型的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报[J]. 李娜,周维博,董起广,李慧,马聪.  人民长江. 2014(09)
[8]基于Hydrus-1D模型的大安灌区旱田灌溉入渗补给研究[J]. 卞建民,李育松,胡昱欣,李宏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02)
[9]新疆地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分析[J]. 周和平,张明义,周琪,孙志锋,陈金龙.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2)
[10]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确定方法浅析[J]. 吴红燕.  干旱区地理. 2013(05)

硕士论文
[1]干旱区枣园土壤水深层渗漏数值模拟研究[D]. 任玉忠.新疆农业大学 2010
[2]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作物腾发量及作物系数的研究[D]. 闫浩芳.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3]新疆干旱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发展模式与自压喷灌技术应用研究[D]. 丁新利.西安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14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614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3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