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陆家堡地区铀矿成矿条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1 16:10
  陆家堡地区铀矿异常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铀矿勘探前景。针对铀异常发育的地层,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测井、综合录井、岩心等信息的综合解释对陆家堡地区含铀岩系的关键界面和标志层进行了识别,并进行了全区网络地层对比剖面的编制,建立了陆家堡地区含铀岩系的等时地层格架,共划分出了四个地层单元,分别是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在陆西地区缺失明水组。通过网络骨干剖面进行追踪对比,建立了陆家堡地区含铀岩系等时地层格架。该区地层总体呈西薄东厚,南薄北厚的趋势,且陆东地区地层厚度明显大于陆西地区。从各层位的铀储层展布特征来看,以姚家组和四方台组砂体较为发育,物源都来自西北方向,且从姚家组至四方台组,陆东地区的物源有从西南逐渐向东北方向迁移的特征。目标层位的红色砂体展布呈NW-SE,指示了层间氧化的方向,其与物源方向一致。以红色砂体厚度为10m的等值线作为层间氧化带的前锋线的位置,初步确定了层间氧化的分带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陆家堡地区的物源的空间展布特征以及铀储层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征和沉积相发育特征,并结合蚀源区铀源情况情况对研究区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铀异常分布受铀储层的规模和...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陆家堡地区铀矿成矿条件研究


图0.1研究技术路线图

陆家堡,勘探成果


目前,共完成各类铀矿钻井千余口。其中,最早进行铀矿勘探的钱家店好的勘探、开发效果。过多年的勘探成果表明,辽河外围各凹陷具有相同的区域地质背景,在构件、物源条件、古水文地质条件、古气候条件、铀源条件等方面都具备一就是说其它凹陷也应该具备钱家店凹陷的铀矿成矿条件。本次研究对陆矿条件进行分析,指出有利勘探区,为下一步勘探指明方向。地理位置及勘探概况家堡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和通辽市境内,是开鲁盆地内的一个单元,它是在海西褶皱基底上形成发育的中生代单断凹陷[31]。至今已钻探施了大量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图 1.1)。陆家堡地区的下白垩地层有机型好,烃源岩厚度大面积广,是石油勘探的目的层。至今已经完钻石油探了良好的石油勘探效果和开发成果。可以说陆家堡地区是辽河油田外围油气凹陷,其白垩系九佛堂组的页岩是该地区主要的生油层系,沙海组下泥岩层同样具备较强的生油能力。正是由于下白垩地层较强的生油能力以量,可以为上白垩地层提供充足的还原剂,使得上白垩地层具备较强的还陆家堡地区勘探成果图

构造演化,沉积前


转为较宁静的湖泊沉积期,形成了湖相细碎屑岩系的沉积前,研究区处于断拗转换期,部分地区处于隆起剥蚀状台组沉积前,研究区进入了大面积的拗陷时期,全盆完全进盆地封闭,逐渐消亡。区乃至整个内蒙古和东北的北部在古生代时期是一片海洋西伯利亚地台和南部中朝地台边缘地槽褶皱相向增生,在古裂带二个地台拼合在一起,形成古欧亚大陆。这就是辽河外叠纪至中侏罗世,开鲁地区属隆起区,未接受沉积。在早白模中酸性火山喷发及花岗岩侵入的背景下,开始了盆地的了断陷、拗陷、构造反转、隆升剥蚀和差异升降五个构造发展构造背景的控制,其构造演化与松辽盆地相比有着很大的差持续稳定的沉降(有利于生油岩的形成)和断陷阶段的间歇现多次地层超覆和不整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液型铀矿空间定位的控制因素[J]. 林锦荣,李子颖,胡志华,王勇剑,王峰.  铀矿地质. 2016(06)
[2]我国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J]. 张金带.  铀矿地质. 2016(06)
[3]二连盆地与地沥青密切相关的砂岩型铀矿床微观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J]. 王文广.  铀矿地质. 2016(05)
[4]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热演化及其对铀成矿的意义[J]. 邵雨萌,颜丹平,赵兴齐,刘武生,史清平,刘林,孙琦.  铀矿地质. 2016(05)
[5]砂岩型铀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分带性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以内蒙古皂火壕铀矿床为例[J]. 孙晔.  铀矿地质. 2016(03)
[6]松辽盆地地浸砂岩型铀成矿铀源分析[J]. 宫文杰,张振强,于文斌,杨冰.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0(01)
[7]松辽盆地南部白兴吐地区油气后生还原对铀成矿的作用[J]. 张振强,赵忠华,杨冰,杨福,李鹏飞.  铀矿地质. 2009(05)
[8]试论后生氧化红层与原生红层的区别[J]. 陈晓林,郭庆银,方锡珩,孙晔,庞雅庆.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08(04)
[9]我国铀资源勘查状况及发展前景[J]. 张金带,李友良,简晓飞.  中国工程科学. 2008(01)
[10]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九佛堂组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J]. 王祁军,昝国军,方炳钟,孙超,张喜林.  石油实验地质. 2007(04)



本文编号:3620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620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c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