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断裂带及邻区精细速度结构的双差层析成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0 07:46
选取2008~2018年茅山断裂带及周边82个测震台站记录到的516个近震Pg、Sg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对茅山断裂带及邻区进行地震重定位和三维P波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并分析溧阳历史上两次破坏性地震与速度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重定位后残差显著降低,研究区大部分地区横向分辨率可达0.2°。P波的速度结构横向差异变化比较明显,反演后的速度与初始速度模型之间的变化率基本在±10%左右。茅山断裂带两端呈现高速特征,中段表现为低速结构。溧阳震源区1974年MS5.5地震发生在深变质岩系内的低速层上,而1979年MS6.0地震发生在深变质岩系与浅变质岩系边界上,这两次地震的发震原因可能与具有塑性流变特性的低速体和速度梯度较大的转换复合位置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有关。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理论方法与数据
1.1 双差层析成像理论方法
1.2 数据
2 模型与测试
2.1 初始模型选择
2.2 正则化参数选取
2.3 检测板测试
3 成像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深度地壳介质水平向P波速度结构
3.2 垂向P波速度剖面结构
4 结 语
本文编号:3739297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理论方法与数据
1.1 双差层析成像理论方法
1.2 数据
2 模型与测试
2.1 初始模型选择
2.2 正则化参数选取
2.3 检测板测试
3 成像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深度地壳介质水平向P波速度结构
3.2 垂向P波速度剖面结构
4 结 语
本文编号:3739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73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