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与西准噶尔晚泥盆世牙形石生物地层、事件地层和化学地层
发布时间:2023-02-19 10:15
牙形石是一种地史时期未确知的海洋生物的部分遗体,其个体微小,主要化学成分为磷酸钙,多呈尖齿或锯齿状,自寒武纪到三叠纪一直繁盛。本文基于华南和西准噶尔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两条地层剖面、227件样品、20000余枚牙形石个体,系统地建立了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并与国际标准牙形石带进行了对比。在高分辨率生物地层框架下,通过沉积微相、稳定碳同位素和牙形石氧同位素手段,系统分析了研究区晚泥盆世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模式、海平面进退规程、碳循环以及古气候演变的趋势。本文发现晚泥盆世牙形石体型大小和分异度的变化均受到全球温度所控制,说明了晚泥盆世生物与环境的协调演化关系。本研究丰富了华南与西准噶尔地区古生物资料,对古生代牙形石的古生态、形态演变、谱系演化和晚泥盆世诸多生物-环境事件以及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新认识和新思路。
【文章页数】:4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个人简历
摘要
详细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前人研究概述
1.2.1 晚泥盆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概述
1.2.2 晚泥盆世生物-环境事件概述
1.2.3 华南与西准噶尔晚泥盆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3.1 晚泥盆世牙形石生物地层存在问题
1.3.2 华南和西准噶尔晚泥盆世事件地层研究现状及问题
1.3.3 晚泥盆世化学地层研究现状及问题
1.4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创新点和工作量
1.4.1 选题依据
1.4.2 论文创新点
1.4.3 工作量
第二章 华南与西准噶尔晚泥盆世牙形石生物地层
2.1 华南与西准噶尔地区的地质背景
2.1.1 华南板块与拉利剖面
2.1.2 西准噶尔区域地层与布龙果尔剖面
2.2 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方法
2.3 晚泥盆世华南拉利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及其亚阶划分
2.3.1 晚泥盆世拉利剖面描述
2.3.2 弗拉期华南拉利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
2.3.3 法门期华南拉利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
2.4 晚泥盆世西准噶尔布龙果尔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
2.4.1 晚泥盆世布龙果尔剖面描述
2.4.2 法门期洪古勒楞组下段独特的牙形石动物群
2.4.3 洪古勒楞组上段可能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
2.4.4 西准噶尔晚泥盆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的回顾与讨论
第三章 晚泥盆世拉利剖面与布龙果尔剖面的碳酸盐岩微相、海平面变化和事件地层
3.1 沉积微相和牙形石生物相的研究方法
3.2 晚泥盆世华南拉利剖面
3.2.1 晚泥盆世华南拉利剖面沉积微相和解释
3.2.2 华南拉利晚泥盆世地层剖面牙形石生物相
3.2.3 华南拉利晚泥盆世地层剖面海平面变化
3.2.4 华南拉利晚泥盆世地层剖面的生物环境-事件与黑色岩系
3.3 晚泥盆世西准噶尔布龙果尔地层剖面
3.3.1 洪古勒楞组下段的沉积微相及其解释
3.3.2 洪古勒楞组下段的牙形石生物相、沉积相、海平面变化与事件地层
3.3.3 洪古勒楞组下段的凉水型碳酸盐岩
第四章 华南晚泥盆世的气候变化与碳循环
4.全岩碳同位素和牙形石氧同位素的原理与方法
4.1.1 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与碳循环模型
4.1.2 全岩稳定碳同位素的测试方法
4.1.3 牙形石氧同位素古温度计原理
4.1.4 牙形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
4.2 晚泥盆世牙形石磷灰石的氧同位素化学地层
4.2.1 拉利剖面牙形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
4.2.2 牙形石氧同位素化学地层的全球对比
4.3 晚泥盆世碳同位素化学地层
4.3.1 拉利剖面晚泥盆世碳酸盐岩全岩碳同位素测试结果
4.3.2 晚泥盆世碳同位素曲线的全球对比
4.4 晚泥盆世短周期与长周期的气候变化
4.5 晚泥盆世碳循环和生物-环境事件的控制因素
4.5.1 植物登陆
4.5.2 构造运动
第五章 晚泥盆世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来自牙形石体型大小和生物分异度的证据
5.1 温室效应驱动的晚弗拉期牙形石的“小型化”
5.1.1 牙形石P1分子测量方法
5.1.2 弗拉期牙形石体型变化
5.1.3 弗拉期牙形石体型减小与极端温室效应
5.1.4 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小型化效应”
5.2 晚泥盆世生物分异度与古环境演替
5.2.1 晚泥盆世拉利剖面的牙形石的种级分异度
5.2.2 晚泥盆世拉利剖面生物分异度对比
5.2.3 晚泥盆世生物分异度的控制因素
第六章 掌鳞刺属Palmatolepis谱系演化的再研究
6.1 牙形石P1分子的鉴定标准
6.1.1 掌鳞刺属Palmatolepis鉴定标准
6.1.2 贝刺属Icriodus鉴定标准
6.1.3 多颚刺属Polygnathus鉴定标准
6.2 掌鳞刺属Palmatolepis的谱系演化
6.2.1 弗拉期掌鳞刺属Palmatolepis的谱系演化
6.2.2 法门期掌鳞刺属Palmatolepis的谱系演化
6.2.3 晚泥盆世掌鳞刺属Palmatolepis中的疑问种
6.2.4 法门期期掌鳞刺属Palmatolepis中的异物同名和同物异名
6.2.5 不属于掌鳞刺属Palmatolepis的分子
第七章 系统古生物学
Genus贝刺属Icriodus Branson and Mehl, 1938
Genus掌鳞刺属Palmatolepis Ulrich and Bassler, 1926
Genus多颚刺属Polygnathus Hinde, 1879
Genus假多颚刺属Pseudopolygnathus Branson and Mehl, 1934
Genus管刺属Siphonodella Branson and Mehl, 1934
第八章 结束语
8.1 成果和认识
8.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图版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746034
【文章页数】:4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个人简历
摘要
详细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前人研究概述
1.2.1 晚泥盆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概述
1.2.2 晚泥盆世生物-环境事件概述
1.2.3 华南与西准噶尔晚泥盆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3.1 晚泥盆世牙形石生物地层存在问题
1.3.2 华南和西准噶尔晚泥盆世事件地层研究现状及问题
1.3.3 晚泥盆世化学地层研究现状及问题
1.4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创新点和工作量
1.4.1 选题依据
1.4.2 论文创新点
1.4.3 工作量
第二章 华南与西准噶尔晚泥盆世牙形石生物地层
2.1 华南与西准噶尔地区的地质背景
2.1.1 华南板块与拉利剖面
2.1.2 西准噶尔区域地层与布龙果尔剖面
2.2 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方法
2.3 晚泥盆世华南拉利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及其亚阶划分
2.3.1 晚泥盆世拉利剖面描述
2.3.2 弗拉期华南拉利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
2.3.3 法门期华南拉利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
2.4 晚泥盆世西准噶尔布龙果尔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
2.4.1 晚泥盆世布龙果尔剖面描述
2.4.2 法门期洪古勒楞组下段独特的牙形石动物群
2.4.3 洪古勒楞组上段可能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
2.4.4 西准噶尔晚泥盆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的回顾与讨论
第三章 晚泥盆世拉利剖面与布龙果尔剖面的碳酸盐岩微相、海平面变化和事件地层
3.1 沉积微相和牙形石生物相的研究方法
3.2 晚泥盆世华南拉利剖面
3.2.1 晚泥盆世华南拉利剖面沉积微相和解释
3.2.2 华南拉利晚泥盆世地层剖面牙形石生物相
3.2.3 华南拉利晚泥盆世地层剖面海平面变化
3.2.4 华南拉利晚泥盆世地层剖面的生物环境-事件与黑色岩系
3.3 晚泥盆世西准噶尔布龙果尔地层剖面
3.3.1 洪古勒楞组下段的沉积微相及其解释
3.3.2 洪古勒楞组下段的牙形石生物相、沉积相、海平面变化与事件地层
3.3.3 洪古勒楞组下段的凉水型碳酸盐岩
第四章 华南晚泥盆世的气候变化与碳循环
4.全岩碳同位素和牙形石氧同位素的原理与方法
4.1.1 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与碳循环模型
4.1.2 全岩稳定碳同位素的测试方法
4.1.3 牙形石氧同位素古温度计原理
4.1.4 牙形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
4.2 晚泥盆世牙形石磷灰石的氧同位素化学地层
4.2.1 拉利剖面牙形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
4.2.2 牙形石氧同位素化学地层的全球对比
4.3 晚泥盆世碳同位素化学地层
4.3.1 拉利剖面晚泥盆世碳酸盐岩全岩碳同位素测试结果
4.3.2 晚泥盆世碳同位素曲线的全球对比
4.4 晚泥盆世短周期与长周期的气候变化
4.5 晚泥盆世碳循环和生物-环境事件的控制因素
4.5.1 植物登陆
4.5.2 构造运动
第五章 晚泥盆世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来自牙形石体型大小和生物分异度的证据
5.1 温室效应驱动的晚弗拉期牙形石的“小型化”
5.1.1 牙形石P1分子测量方法
5.1.2 弗拉期牙形石体型变化
5.1.3 弗拉期牙形石体型减小与极端温室效应
5.1.4 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小型化效应”
5.2 晚泥盆世生物分异度与古环境演替
5.2.1 晚泥盆世拉利剖面的牙形石的种级分异度
5.2.2 晚泥盆世拉利剖面生物分异度对比
5.2.3 晚泥盆世生物分异度的控制因素
第六章 掌鳞刺属Palmatolepis谱系演化的再研究
6.1 牙形石P1分子的鉴定标准
6.1.1 掌鳞刺属Palmatolepis鉴定标准
6.1.2 贝刺属Icriodus鉴定标准
6.1.3 多颚刺属Polygnathus鉴定标准
6.2 掌鳞刺属Palmatolepis的谱系演化
6.2.1 弗拉期掌鳞刺属Palmatolepis的谱系演化
6.2.2 法门期掌鳞刺属Palmatolepis的谱系演化
6.2.3 晚泥盆世掌鳞刺属Palmatolepis中的疑问种
6.2.4 法门期期掌鳞刺属Palmatolepis中的异物同名和同物异名
6.2.5 不属于掌鳞刺属Palmatolepis的分子
第七章 系统古生物学
Genus贝刺属Icriodus Branson and Mehl, 1938
Genus掌鳞刺属Palmatolepis Ulrich and Bassler, 1926
Genus多颚刺属Polygnathus Hinde, 1879
Genus假多颚刺属Pseudopolygnathus Branson and Mehl, 1934
Genus管刺属Siphonodella Branson and Mehl, 1934
第八章 结束语
8.1 成果和认识
8.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图版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746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74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