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碎屑岩储层构造改造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30 01:46
构造应力对碎屑岩储层物性及分布具有重要的改造效应,是近年来碎屑岩成岩成储基础地质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柴达木盆地自新生代成盆以来,持续处于青藏高原隆升挤压的构造应力场背景,构造应力对碎屑岩储层的改造效应现象非常显著,但是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定量化的研究工作。为此,本次研究以地处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富油气构造带东段(简称英东地区)的一号构造为解剖目标,通过岩石声发射实验研究并结合区内背斜长轴和区域断裂的走向,确定研究区油砂山断层下盘最大主应力平均为75MPa,上盘最大主应力平均为71MPa,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南西-北东向,垂直昆仑山。基于当前在构造应力场模拟方面使用最普遍的Ansys有限元软件,笔者针对研究区上新世末期至第四纪早期(N23-Q期)N21储层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该区最大主应力和有效应力分布图。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古构造应力呈现出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并且构造应力的二维展布规律与构造样式还具备必定的联系。通过解析古应力模拟结果以及大量铸体薄片统计数据,...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区别和联系
1.2.2 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2.3 构造应力场模拟的现状
1.2.4 构造应力对储层的改造效应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地质及数学模型建立
1.3.2 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1.3.3 构造应力对储层的改造效应研究
1.4 实际工作量、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
1.4.1 实际工作量
1.4.2 关键技术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大地构造背景
2.2 研究区地层特征
2.3 研究区构造特征
2.3.1 构造样式
2.3.2 断裂系统
2.4 研究区沉积特征
2.5 研究区储层特征
第3章 研究区构造应力场三维数值模拟
3.1 研究区古构造应力恢复
3.1.1 古应力方向的确定
3.1.2 古应力大小的确定
3.2 地质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3.2.1 原始地质模型的选取
3.2.2 地质模型的计算机建模
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选取单元类型
3.3.2 定义岩石物理参数
3.3.3 网格划分
3.3.4 外力加载与边界约束条件
3.4 古构造应力场分布结果
第4章 构造应力对储层的改造效应研究
4.1 挤压减孔效应
4.2 挤压破碎效应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06166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区别和联系
1.2.2 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2.3 构造应力场模拟的现状
1.2.4 构造应力对储层的改造效应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地质及数学模型建立
1.3.2 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1.3.3 构造应力对储层的改造效应研究
1.4 实际工作量、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
1.4.1 实际工作量
1.4.2 关键技术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大地构造背景
2.2 研究区地层特征
2.3 研究区构造特征
2.3.1 构造样式
2.3.2 断裂系统
2.4 研究区沉积特征
2.5 研究区储层特征
第3章 研究区构造应力场三维数值模拟
3.1 研究区古构造应力恢复
3.1.1 古应力方向的确定
3.1.2 古应力大小的确定
3.2 地质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3.2.1 原始地质模型的选取
3.2.2 地质模型的计算机建模
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选取单元类型
3.3.2 定义岩石物理参数
3.3.3 网格划分
3.3.4 外力加载与边界约束条件
3.4 古构造应力场分布结果
第4章 构造应力对储层的改造效应研究
4.1 挤压减孔效应
4.2 挤压破碎效应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06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80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