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块东部主要活动断裂新生代精确构造年代格架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动力学过程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01 02:09
青藏高原东缘的川滇地块属于青藏高原腹地同扬子陆块的构造地貌过渡地带,新生代以来响应印度板块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发生的地壳缩短增厚及其构造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今川滇地块的高原边缘地貌。对川滇地块东部新生代以来构造带变形时序、岩石冷却剥露及其构造隆升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建立川滇地块新生代构造演化的时空格架提供关键的年代学记录,进而为揭示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隆升的动力学机制提供重要信息。然而相对于川滇地块东部对于极为复杂的拓展生长过程,目前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极大制约了上述科学问题的认识。论文选取川滇地块东部鲜水河断裂带和理塘断裂带这两个典型的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开展新生代精确构造年代格架研究,结合邻近地区的新生代地质和构造地貌发育对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论文基于川滇地块东部野外地质考察,对主要断裂重点剖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解析,揭示构造带地表构造变形、活动期次等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剖面的基岩锆石U-Pb年代学和系统的(U-Th)/He以及裂变径迹等低温热年代学样品高程剖面的采集、测试和分析以及三维热动力数值模拟,精确的约束构造带及相邻区域的冷却剥露的时空演化历史,...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青藏高原东缘研究概况与科学问题
1.1.1青藏高原形成动力学模型的发展
1.1.2 青藏高原东缘研究概况
1.1.3 川滇地块东部的科学问题
§1.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内容
§1.3 论文的工作量
§1.4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二章 青藏高原川滇地块区域地质
§2.1 川滇地块主要岩石地层单元
2.1.1 前新生代岩石地层单元
2.1.2 新生代地层
2.1.3 新生代岩浆岩
§2.2 川滇地块主要边界断裂带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遥感解译与数字高程模型分析
3.1.1 遥感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3.1.2 活动断裂的遥感标志
3.1.3 地形剖面分析
§3.2 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方法
3.2.1 低温热年代学的基本原理
3.2.2 (U-Th)/He热年代学
3.2.3 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
§3.3 三维数值模拟
3.3.1 低温热年代学解释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3.3.2 三维数值模拟 第四章 理塘断裂带剥露作用的时空特征
§4.1 理塘高原地质背景
4.1.1 理塘高原地质
4.1.2 理塘断裂带研究现状
§4.2 理塘断裂带空间展布特征
4.2.1 措普断裂及其北西段
4.2.2 毛垭断裂
4.2.3 理塘断裂
4.2.4 甲洼断裂和德巫断裂
§4.3 理塘断裂带热年代学记录
4.3.1 青藏高原东南缘热年代学研究
4.3.2 采样策略和剖面
4.3.3 样品测试分析
4.3.4 样品结果
§4.4 三维数值模拟
4.4.1 模型设计
4.4.2 反演模拟结果
§4.5 讨论
4.5.1 理塘断裂带的剥露历史
4.5.2 理塘断裂带运动的左旋走滑和正断分量的关系
4.5.3 现今的区域运动学
4.5.4 区域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 第五章 折多山地区鲜水河断裂带活动与剥露作用的时空特征
§5.1 折多山地区地质背景
5.1.1 鲜水河断裂带
5.1.2 折多山及康定岩体
§5.2 折多山岩体的组成及构造变形
5.2.1 折多山混合岩带组成及构造变形
5.2.2 折多山花岗岩组成及构造变形
5.2.3 折多山岩体的前人年代学研究
§5.3 折多山岩体年代学记录
5.3.1 采样策略和剖面
5.3.2 锆石U-Pb测年结果及地质意义
5.3.3 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
§5.4 三维数值模拟
5.4.1 折多剖面
5.4.2 龙布和台站剖面
§5.5 讨论
5.5.1 折多山岩体时代的意义
5.5.2 折多山花岗岩的冷却剥露历史
5.5.3 空间剥露和侵蚀作用
5.5.4 现今区域的运动学 第六章 川滇地块东部新生代构造演化的时空格架及动力学机制的启示
§6.1 前新生代
§6.2 古近纪
§6.3 中新世早中期
§6.4 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以来
§6.5 动力学机制的启示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26441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青藏高原东缘研究概况与科学问题
1.1.1青藏高原形成动力学模型的发展
1.1.2 青藏高原东缘研究概况
1.1.3 川滇地块东部的科学问题
§1.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内容
§1.3 论文的工作量
§1.4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二章 青藏高原川滇地块区域地质
§2.1 川滇地块主要岩石地层单元
2.1.1 前新生代岩石地层单元
2.1.2 新生代地层
2.1.3 新生代岩浆岩
§2.2 川滇地块主要边界断裂带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遥感解译与数字高程模型分析
3.1.1 遥感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3.1.2 活动断裂的遥感标志
3.1.3 地形剖面分析
§3.2 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方法
3.2.1 低温热年代学的基本原理
3.2.2 (U-Th)/He热年代学
3.2.3 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
§3.3 三维数值模拟
3.3.1 低温热年代学解释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3.3.2 三维数值模拟 第四章 理塘断裂带剥露作用的时空特征
§4.1 理塘高原地质背景
4.1.1 理塘高原地质
4.1.2 理塘断裂带研究现状
§4.2 理塘断裂带空间展布特征
4.2.1 措普断裂及其北西段
4.2.2 毛垭断裂
4.2.3 理塘断裂
4.2.4 甲洼断裂和德巫断裂
§4.3 理塘断裂带热年代学记录
4.3.1 青藏高原东南缘热年代学研究
4.3.2 采样策略和剖面
4.3.3 样品测试分析
4.3.4 样品结果
§4.4 三维数值模拟
4.4.1 模型设计
4.4.2 反演模拟结果
§4.5 讨论
4.5.1 理塘断裂带的剥露历史
4.5.2 理塘断裂带运动的左旋走滑和正断分量的关系
4.5.3 现今的区域运动学
4.5.4 区域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 第五章 折多山地区鲜水河断裂带活动与剥露作用的时空特征
§5.1 折多山地区地质背景
5.1.1 鲜水河断裂带
5.1.2 折多山及康定岩体
§5.2 折多山岩体的组成及构造变形
5.2.1 折多山混合岩带组成及构造变形
5.2.2 折多山花岗岩组成及构造变形
5.2.3 折多山岩体的前人年代学研究
§5.3 折多山岩体年代学记录
5.3.1 采样策略和剖面
5.3.2 锆石U-Pb测年结果及地质意义
5.3.3 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
§5.4 三维数值模拟
5.4.1 折多剖面
5.4.2 龙布和台站剖面
§5.5 讨论
5.5.1 折多山岩体时代的意义
5.5.2 折多山花岗岩的冷却剥露历史
5.5.3 空间剥露和侵蚀作用
5.5.4 现今区域的运动学 第六章 川滇地块东部新生代构造演化的时空格架及动力学机制的启示
§6.1 前新生代
§6.2 古近纪
§6.3 中新世早中期
§6.4 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以来
§6.5 动力学机制的启示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26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82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