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尕斯库勒盐湖盆地水文系统中高浓度铀的迁移富集行为

发布时间:2023-10-02 04:44
  铀是军事工业和核电工业的关键材料,保持足够的铀资源储备,对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盐湖卤水中具有很高的铀浓度,特别是尕斯库勒盐湖,极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研究盐湖卤水中铀的来源、迁移和富集规律,对进一步开发盐湖中的铀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因此,本论文从盆地水文系统角度来探讨铀的迁移富集行为。主要方案为:系统的采集盐湖盆地内各类水体(河水、溪水、井水、泉水、盐湖卤水、晶间卤水和盐田卤水)及岩石样品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水化学法和先进的同位素技术(δD,δ18O,δ11Β(11)(11)234U/238U)多指标判别区域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及混合端元模式,识别盆地水文系统;查明尕斯库勒盐湖中铀的来源及其水岩相互作用;揭示盆地中铀迁移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划分铀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本文的研究对充分认识铀的有利成矿条件、有利成矿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可持续的开发盐湖卤水中铀资源提供十分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尕斯库勒盐湖盆地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具有广泛的水力联系,但位于盐湖矿区祁漫塔格山南缘部分晶间卤水和油砂山前部分井水与其他水体之间的水力...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依据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盐湖区水文系统的研究进展
        1.2.2 盐湖卤水中铀的来源和迁移富集研究进展
        1.2.3 研究区铀矿地质研究进展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水文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区域地质构造
    2.3 成盐条件
        2.3.1 古气候条件
        2.3.2 新构造运动
    2.4 区域水文地质
第三章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3.1 样品采集
    3.2 样品的测试方法
        3.2.1 水化学指标的测试
        3.2.2 同位素指标的测试
    3.3 完成的工作量
第四章 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
    4.1 地表水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
        4.1.1 地表水理化参数特征
        4.1.2 地表水水化学特征
        4.1.3 地表水同位素特征
    4.2 地下水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
        4.2.1 地下水理化参数特征
        4.2.2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2.3 地下水同位素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盆地水文系统的识别
    5.1 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5.1.1 水化学证据
        5.1.2 同位素证据
    5.2 识别盐湖卤水的补给端元
        5.2.1 硼同位素证据
        5.2.2 铀同位素证据
        5.2.3 氢氧同位素证据
    5.3 估算端元补给贡献值
        5.3.1 估算混合补给端元
        5.3.2 估算补给高程
    5.4 典型剖面水文系统识别
        5.4.1 典型剖面水动力特征
        5.4.2 典型剖面水化学特征
        5.4.3 盆地水文系统概念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湖卤水中铀的来源及其补给量
    6.1 铀的物质来源
        6.1.1 岩石风化
        6.1.2 富铀岩石
    6.2 水岩相互作用
        6.2.1 溶滤作用
        6.2.2 蒸发浓缩作用
        6.2.3 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6.2.4 混合作用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盆地中铀迁移和富集的机理
    7.1 铀迁移和富集的化学形态
        7.1.1 铀的化学形态
        7.1.2 铀形态的影响
    7.2 铀迁移和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7.2.1 铀浓度与理化参数的关系
        7.2.2 铀浓度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7.2.3 铀的水迁移强度
    7.3 铀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
    7.4 铀的富集程度与蒸发浓缩作用
    7.5 铀迁移和富集的模式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50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850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f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