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华南地区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和动力学意义:来自有限频层析成像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5-01-20 16:41
   利用155个宽频带流动地震仪记录的连续地震波形数据,通过有限频层析成像技术,反演获得了华南地区上地幔的高分辨率P波三维速度模型.结果显示,大致以江南造山带为界,研究区域南部的华夏块体的大部分区域上地幔存在一个清晰的低速异常构造,而研究区北部的扬子克拉通的大部分区域上地幔则存在高速异常结构,并且这些速度异常体都向下延伸到地幔转换带.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在(27°N,118°E)处观测到通过410-km界面的上涌流,并且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向西和向北扩展,显示为华夏块体深部200~400 km深度的大范围低速异常,可能为华夏块体广泛分布的新生代岩浆活动提供深部来源.更重要的是华夏块体通过410-km界面上涌流在上涌的过程中向北延伸,越过江南造山带"侵入"到扬子克拉通的南部地区,造成了扬子克拉通较厚的岩石圈对应的高速异常体向南倾斜的假象.最后,位于117°E(郯庐断裂的南端)以东的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已经被"活化",即被来自南部热的软流圈物质替而代之.同时,推断在华夏块体下方地幔转换带内低速异常体可能是与海南地幔柱有关.海南地幔柱和(27°N,118°E)410-km界面上涌流的关系还有待于今后更大范...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数据
2 方法
    2.1 有限频理论
    2.2 模型参数化与反演
    2.3 地壳修正
    2.4 检测板测试
3 结果
    3.1 华夏块体下方的低速结构异常
    3.2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上地幔的高速异常体
4 讨论
    4.1 华夏块体上地幔的低速异常和地幔热物质流
    4.2 扬子克拉通下方高速异常结构
    4.3 秦岭—大别造山带
5 结论



本文编号:4029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029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a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