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油田曾岔地区长6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3 18:09
本文关键词:吴起油田曾岔地区长6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及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资料解释、薄片鉴定和储层岩性物性分析等手段,对曾岔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岩性和电性及标志层等特征,将长6油层组分为长61、长62、长63小层,总体厚度一般125米~135米。在整体西倾单斜构造的背景下,长6油层组局部发育多个小型低幅度的鼻状隆起。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测井相等相标志,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分析,识别出曾岔地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主要的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及分流间湾。长61、长62、长63亚期沉积环境具有很好的继承性,砂体展布格局基本相同,都呈近北东方向展布。其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曾岔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油气储集的骨架砂体。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储层物性总体上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孔隙主要类型为粒间孔隙、粒内溶孔,孔隙结构类型以细喉小孔和微细喉小孔为主,储层非均质性明显。研究区长6组储层孔隙度为7.5%;渗透率为0.43×10-3μm2,为一套低孔-低渗到致密性储层,储层分类总体以Ⅲb和Ⅳa类为主,为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在沉积相、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的油气分布主要控制因素,沉积微相是控制油气分布的基础,油气大部分分布在分流河道砂体中。
【关键词】:曾岔地区 三叠系 长6油层组 沉积微相 储层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研究现状8-10
- 1.1.1 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0-11
- 1.2.1 研究内容10-11
- 1.2.2 技术路线11
- 1.3 完成工作量11-13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13-15
- 2.1 地理位置13
- 2.2 勘探开发现状13-15
- 第三章 地层与构造特征15-28
- 3.1 地层发育特征15-16
- 3.2 地层划分与对比16-22
- 3.3 地层划分结果22-23
- 3.4 构造特征23-28
- 第四章 沉积相研究28-45
- 4.1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演化特征28-29
- 4.2 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判识29-34
- 4.2.1 典型相标志29-31
- 4.2.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31-34
- 4.3 单井及连井沉积相分析34-41
- 4.3.1 单井沉积相划分34
- 4.3.2 连井沉积相分析34-41
- 4.4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41-45
- 4.4.1 长 6_3沉积相展布规律41
- 4.4.2 长 6_2沉积相展布规律41
- 4.4.3 长 6_1沉积相展布规律41-45
- 第五章 储层特征及评价45-64
-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45-46
- 5.1.1 成分及结构特征45
- 5.1.2 储层填隙物特征45-46
- 5.2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46-50
- 5.2.1 孔隙类型46-47
- 5.2.2 孔喉参数特征47-48
- 5.2.3 孔隙结构特征48-49
- 5.2.4 物性与孔隙结构参数的关系49-50
- 5.3 储层物性分布特征50-53
- 5.3.1 物性基本特征50-51
- 5.3.2 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51-53
- 5.4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53-60
- 5.4.1 非均质性影响因素53
- 5.4.2 层内非均质性53-54
- 5.4.3 层间非均质性54-55
- 5.4.4 平面非均质性55-58
- 5.4.5 裂缝特征58-60
- 5.5 储层分类评价60-61
- 5.5.1 储层分类标准60
- 5.5.2 储层分类评价结果60-61
- 5.6 储层敏感性分析61-64
- 5.6.1 粘土矿物成分61
- 5.6.2 粘土矿物敏感性分析61-64
- 第六章 油气富集因素分析64-71
- 6.1 油气富集规律研究64-65
- 6.1.1 良好的生、储、盖组合64
- 6.1.2 沉积微相对油气富集的控制64-65
- 6.1.3 成岩作用对油气富集的控制65
- 6.2 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65-68
- 6.3 沉积微相对油层平面分布特征的控制68-71
- 结论和认识71-72
- 致谢72-73
- 参考文献73-75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军,孟元林,张靖,肖丽华,周s,
本文编号:418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18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