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旬邑探区延长组油气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旬邑探区延长组油气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针对旬邑探区未全面地对延长组进行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本文欲根据对前人资料和笔者掌握材料的整理分析,能够对旬邑探区延长组的岩石学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最终能够对预测旬邑探区优质储层的分布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对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进行描述和采样,在室内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制作与鉴定、压汞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以及五敏性分析等手段。可知旬邑探区延长组的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碎屑颗粒包括石英、长石和岩屑,填隙物主要由陆源杂基和自生胶结物组成;岩石粒度主要在细砂级范围内,粒度概率曲线类型以三段式和两段式为主;碎屑颗粒的分选性为中等-较好分选,孔隙式胶结为主,线接触、点接触、漂浮状三种颗粒接触方式,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偏低。储集空间包括孔隙、裂缝和混合孔隙,孔喉主要是细孔—微喉型;五敏性较弱。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成岩阶段是晚成岩阶段A期。储层物性较好的位置一般位于河道部位。得出以下结论:旬邑探区位于构造单元的过渡带,加之受到后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影响,在进行优质储层预测时,要在考虑盆地内部传统的控制因素基础上,还需考虑构造运动形成的背斜以及裂缝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旬邑探区 延长组 储层预测 岩石学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2.1 旬邑探区的石油勘探开发研究现状9-10
- 1.2.2 储层岩石学研究现状10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10-12
- 1.4 主要工作量12-14
- 第二章 地质概况14-20
- 2.1 自然地理14-15
- 2.2 研究区地质15-19
- 2.2.1 研究区构造发展史15-16
- 2.2.2 研究区地层序列16-19
- 2.2.3 研究区沉积相19
- 2.3 研究区油气地质19-20
- 第三章 研究区岩石特征20-34
- 3.1 岩石颜色特征20
- 3.2 岩石类型20-21
- 3.3 岩石组分特征21-25
- 3.3.1 碎屑组成21-23
- 3.3.2 填隙物组成23-25
- 3.4 岩石结构特征25-28
- 3.4.1 碎屑颗粒的粒度特征25-27
- 3.4.2 碎屑颗粒的分选性、圆度和球度27
- 3.4.3 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27
- 3.4.4 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27-28
- 3.5 岩石沉积构造特征28-34
- 3.5.1 层理构造28-30
- 3.5.2 层面构造30-31
- 3.5.3 同生变形构造31-32
- 3.5.4 生物成因构造32
- 3.5.5 其他沉积相标志32-34
- 第四章 研究区储层特征34-53
- 4.1 储集空间类型34-39
- 4.1.1 孔隙34-37
- 4.1.2 裂缝37-38
- 4.1.3 混合孔隙38-39
- 4.2 储集孔隙结构特征39-44
- 4.2.1 孔隙特征39
- 4.2.2 喉道特征39-40
- 4.2.3 孔隙结构特征40-42
- 4.2.4 储层物性特征42-44
- 4.3 储层敏感性评价44-47
- 4.3.1 水敏感性评价44-45
- 4.3.2 酸敏感性评价45
- 4.3.3 碱敏感性评价45-46
- 4.3.4 速度敏感性评价46
- 4.3.5 盐度敏感性评价46-47
- 4.4 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47-48
- 4.4.1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47
- 4.4.2 成岩作用47-48
- 4.4.3 构造作用48
- 4.5 储层类型及油气地质意义48-53
- 4.5.1 储层评价方案48-50
- 4.5.2 储层平面分布50-52
- 4.5.3 油气地质意义52-53
- 第五章 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阶段划分53-67
- 5.1 成岩作用类型53-62
- 5.1.1 压实作用53-55
- 5.1.2 压溶作用55-56
- 5.1.3 胶结作用56-60
- 5.1.4 溶蚀作用60-61
- 5.1.5 交代作用61-62
- 5.2 成岩阶段62-65
- 5.2.1 石英次生加大的阶段性62-63
- 5.2.2 镜质体反射率63-64
- 5.2.3 I/S混层粘土矿物中蒙脱石的含量64-65
- 5.2.4 含铁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65
- 5.3 成岩阶段划分65-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永利;张志国;;恒速压汞技术定量评价低渗透砂岩孔喉结构差异性[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4期
2 兰叶芳;黄思静;吕杰;;储层砂岩中自生绿泥石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来自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研究结果[J];地质通报;2011年01期
3 马旭鹏;;储层物性参数与其微观孔隙结构的内在联系[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年03期
4 谭先锋;田景春;李祖兵;张守鹏;王伟庆;;碱性沉积环境下碎屑岩的成岩演化——以山东东营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四段为例[J];地质通报;2010年04期
5 刘卫;肖忠祥;杨思玉;王友净;;利用核磁共振(NMR)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孔隙结构方法的对比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年06期
6 谢晓永;唐洪明;孟英峰;李皋;赵峰;;气体泡压法在测试储集层孔隙结构中的应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7 鲍强;王娟茹;;分形几何在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3期
8 王克文;李宁;;储层特性与饱和度对核磁T_2谱影响的数值模拟[J];石油学报;2009年03期
9 关振良;谢丛姣;董虎;罗国平;;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三维成像技术[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2期
10 唐玮;唐仁骐;白喜俊;;分形理论在油层物理学中的应用[J];石油学报;2008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旬邑探区延长组油气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30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