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阳山安坝矿段斜长花岗斑岩及成矿研究
本文关键词:甘肃阳山安坝矿段斜长花岗斑岩及成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金资源量已超过308t,是中国乃至亚洲发现的首个金资源量超过300t的矿床,属于类卡林型金矿床。矿区花岗岩脉较为发育,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对出露的斜长花岗斑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得出结论:阳山斜长花岗斑岩为钙碱性系列,属强过铝质,分异指数(DI)(77.12-87.96)较高,表明原始岩浆分异强烈;稀土元素配分图为右倾型,∑REE较低(20.59-95.27×10-6),LREE/HREE值为3.15-11.48;中等的负Eu异常(δEu=0.65-1.20,平均0.79),基本无Ce异常(δCe=0.90-0.98,平均0.93)。(La/Yb)N为1.84-22.23。斜长花岗斑岩归类为S型花岗岩,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为同碰撞和碰撞后环境。矿带花岗岩成矿潜力大。硫同位素示踪表明阳山金矿区矿床形成与岩浆形成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研究区内斜长花岗斑岩脉K-Ar测试年龄数据与含矿蚀变花岗斑岩中独居石电子探针U-Th-Pb测试年龄数据相近,得出矿床形成时间与岩脉侵位时间很相近。因此判断而金矿成矿构造环境处于碰撞造山带内,与岩浆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相一致。阳山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处于碰撞造山带内,区域碰撞造山演化以及碰撞造山形成的高温剪切生热是本区金矿成矿的主要热源,岩脉的分布位置对构造的分布也起到了指示作用。
【关键词】:阳山金矿床 斜长花岗斑岩 地球化学 成矿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
- 1.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9
- 1.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9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9-12
- 1.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9-11
- 1.2.2 研究现状11-12
- 1.2.3 存在问题12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2-13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2-13
-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13-14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4-20
- 2.1 大地构造位置14
- 2.2 区域地层14-17
- 2.2.1 碧口群14-15
- 2.2.2 泥盆系15
- 2.2.3 石炭系15
- 2.2.4 二叠系15-16
- 2.2.5 三叠系16
- 2.2.6 侏罗系16
- 2.2.7 白垩系16
- 2.2.8 第四系16-17
- 2.3 区域岩浆17-18
- 2.3.1 加里东-华力西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7
- 2.3.2 印支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7
- 2.3.3 燕山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7-18
- 2.4 区域构造18-20
- 2.4.1 区域断裂18-19
- 2.4.2 区域褶皱19-20
-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20-29
- 3.1 阳山矿带概况20
- 3.2 矿区地层20-22
- 3.2.1 泥盆系21-22
- 3.2.2 白垩系22
- 3.2.3 第四系22
- 3.3 矿区岩浆岩22-23
- 3.3.1 花岗斑岩22
- 3.3.2 英云斑岩脉22
- 3.3.3 花岗细晶岩脉22-23
- 3.4 矿区构造23-25
- 3.4.1 断裂23-24
- 3.4.2 褶皱24-25
- 3.4.3 褶曲25
- 3.5 矿床地质特征25-28
- 3.5.1 矿体特征25-26
- 3.5.2 矿石特征26-27
- 3.5.3 围岩蚀变27-28
- 3.5.4 成矿期次28
- 3.6 勘查开发概况28-29
- 第4章 研究区斜长花岗斑岩及地球化学特征29-48
- 4.1 斜长花岗斑岩类型及产出特征29-30
- 4.2 斜长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30-48
- 4.2.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1-36
- 4.2.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6-44
- 4.2.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44-46
- 4.2.4 碳、氧、硫同位素46
- 4.2.5 形成时代46-48
- 第5章 成矿地质背景讨论48-53
- 5.1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48-49
- 5.2 区域地质演化与岩浆活动49-51
- 5.3 成矿地质背景51-53
- 第6章 结论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60
- 附录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爱南;;湘南界牌岭含锡花岗斑岩的岩石学特征[J];湖南地质;1992年01期
2 温泉;多吉;温春齐;张学全;周雄;霍艳;费光春;;西藏邦铺钼铜矿区花岗斑岩成岩年龄研究[J];矿物岩石;2011年02期
3 王德滋,周金城,刘昌实,陈克荣,周新民,薛纪越,楚雪君,曾加湖;浙江桐庐自碎二长花岗斑岩的特征和成因[J];岩矿测试;1982年03期
4 王德滋,周金城,刘昌实,陈克荣,周新民,薛纪越,楚雪君,曾加湖;浙江桐庐自碎二长花岗斑岩的特征和成因[J];岩矿测试;1982年03期
5 邵殿信,施倪承;我国花岗斑岩中的铅猛钛铁矿[J];矿物学报;1987年02期
6 薛振华;尹宗烈;曾长庚;;横涧花岗斑岩成因探讨[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7 胡祥昭,万方;滇西富碱花岗斑岩的岩石学与成因[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5年01期
8 胡祥昭,肖宪国,杨中宝;七宝山花岗斑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9 陈珲;李峰;坚润堂;罗思亮;姚巍;;云南澜沧老厂花岗斑岩中锆石标型特征及地质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0年01期
10 周延;陈世忠;武玲;邱金亮;骆学全;张传林;;福建紫金山外围东留花岗斑岩体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清茶;夏斌;张玉泉;;钾质碱性花岗斑岩特征及成矿——以藏东玉龙铜矿带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桂田;徐文忻;李蘅;朱文风;;广西古袍金矿区花岗斑岩侵入期后多期热液成矿作用的Ar-Ar年龄证据[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飞;罗照华;杨宗锋;;新疆莫阿特地区蚀变花岗斑岩结构定量化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白云山;李莉;;羌塘中部劳日特错花岗斑岩体特征及构造意义[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曾令君;周栋;星玉才;赵太平;姚军明;包志伟;;卢氏八宝山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白艳萍;蒙有言;周秋娥;张耿;;广西牟梯晶洞花岗斑岩体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朱桂田;徐文忻;李蘅;朱文风;;广西古袍金矿区花岗斑岩侵入期后多期热液成矿作用的Ar-Ar年龄证据[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8 徐兴旺;蔡新平;屈文俊;宋保昌;秦克章;张宝林;;滇西北红山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型Cu-Mo成矿系统及其大地构造学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家喜;黔东南首次发现隐伏似花岗斑岩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飞;内蒙古塔尔气地区花岗斑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D];吉林大学;2016年
2 白帆;甘肃阳山安坝矿段斜长花岗斑岩及成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张广宁;滇西马厂箐铜钼金矿床花岗斑岩成因及成矿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吴庆;内蒙古科右中旗地区花岗斑岩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D];吉林大学;2014年
5 陈珲;云南澜沧老厂隐伏花岗斑岩岩石学、年代学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勇剑;相山花岗斑岩和中基性脉岩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5年
7 王哲;内蒙古巴仁哲里木地区岩脉特征及其构造背景[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甘肃阳山安坝矿段斜长花岗斑岩及成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2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8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