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琼东南盆地渐新统——上新统孢粉、藻类记录

发布时间:2017-06-28 07:07

  本文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渐新统——上新统孢粉、藻类记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次工作对来自南海北部大陆架地区琼东南盆地LS33-1-1井和LS2-1-1井渐新统—上新统的孢粉、藻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孢粉分析,确定孢粉植物群,恢复古植被,推测古气候,建立了与气候变化趋势相关的孢粉组合序列。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渐新统崖城组、陵水组时期的植被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条件较温凉湿润;中新统三亚组时期植被发展为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条件暖而湿润;中新统梅山组时期是气候逐渐变化的过渡期;中新统黄流组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针叶阔叶、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条件温凉略干燥;上新统莺歌海组山地植被中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多有分布,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混交林继续扩大,草本植物空前发展,气候趋于凉干。孢粉组合所反映的渐新世—上新世气候变化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可比性。通过孢粉、藻类资料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区渐新世以近岸浅海的沉积环境为主,为陆架边缘到内陆架区,中新统梅山组及其以上地层应形成于距岸较远海水较深的浅海环境。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同济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关键词】孢粉 淡水藻类 沟鞭藻类 渐新统 上新统 琼东南盆地 南海
【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12GXNSFCA053008)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项目(HFKJ-CJF1202)资助~~
【分类号】:Q914;P532
【正文快照】: 1引言琼东南盆地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海域,呈北东向分布,陆架区水深变化较小,为90—200m,陆坡往海槽(西沙北海槽)水体急剧加深,从200m迅速加深至2 000 m,盆地面积约8×104km2(李绪宣,2011)。该盆地在古近纪为受张性断裂控制的断陷演化阶段(龚再升等,1997),揭露地层包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明;李俊良;姜涛;田姗姗;张成;解习农;;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的形态及成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4期

2 刘见宝;孙珍;刘彦宾;赵中贤;王章稳;;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研究现状及展望[J];海洋地质前沿;2012年04期

3 贺超;龙根元;吴世敏;;琼东南盆地地壳伸展因子计算及其伸展模式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2年02期

4 何云龙;解习农;李俊良;张成;张建新;;琼东南盆地东西部块体流沉积内部结构特征的差异性[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1期

5 廖静;徐海春;;气测综合曲线分析法在南海琼东南盆地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3年03期

6 肖军;王华;姜华;吕学菊;岳勇;;琼东南盆地第三系低位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佟殿君;任建业;雷超;阳怀忠;尹新义;;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岩石圈伸展模式及其对裂后期沉降的控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何云龙;解习农;李俊良;张成;苏明;;琼东南盆地陆坡体系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2期

9 张恒超;张功成;王振华;何玉平;;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实践[J];海洋石油;2011年04期

10 王丽君;李强;刘爱群;严恒;;琼东南盆地井震平均速度误差分析及校正[J];地质学刊;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兵;王家林;陈冰;;南海西北部琼东南盆地基底结构初步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树林;;四分量地震在琼东南盆地应用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叶瑛;吴能友;邬黛黛;张平萍;季珊珊;董海良;;琼东南盆地甲烷微渗漏的地质与地质微生物记录[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施小斌;蒋海燕;徐行;杨军;于传海;杨小秋;;琼东南盆地的地热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地热:从地表到深部论文集[C];2014年

5 张中杰;刘一峰;张素芳;范蔚茗;陈林;;琼东南盆地地壳伸展深度依赖性及其动力学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6 于鹏;王家林;钟慧智;陈冰;;琼东南盆地基底结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李维新;邓启才;张文;秦瑞宝;;琼东南盆地西区岩石物理和地震响应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宋洋;赵长煜;张功成;宋海斌;单竞男;陈林;;南海北部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构造-热模拟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9 肖军;王华;刘军;陈少平;姜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与勘探方向选择[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哲;杨风丽;吴建勋;;琼东南盆地深部构造特征的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江其勤;琼东南盆地油气资源完成评价研究[N];中国石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云龙;琼东南盆地陆坡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杜同军;琼东南盆地层序地层和深水区沉积充填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康波;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沉降—热演化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4 李绪宣;琼东南盆地构造动力学演化及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5 蔡佳;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及其对层序样式和沉积特征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翟普强;琼东南盆地泄压带特征及其与天然气成藏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赵必强;琼东南盆地天然气运聚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胡忠良;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和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9 朱四新;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低幅构造速度研究与PSDM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居云;琼东南盆地北部坳陷带构造演化及其对煤系烃源岩的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陈宏言;琼东南盆地区域地层格架建立及油气成藏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刘晓锋;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沉积古环境和物源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尹新义;琼东南盆地断裂组合样式及其变形机制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5 王力;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早中期沉积特征分析[D];西北大学;2013年

6 吴敬武;琼东南盆地南部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D];浙江大学;2008年

7 李娜;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渐新世以来沉积古环境及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赵小庆;琼东南盆地目的层成岩作用研究与有利储层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9 陈奎;琼东南盆地油气目标地层沉积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王振业;琼东南盆地—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条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渐新统——上新统孢粉、藻类记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2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92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c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