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挡土墙作为一种支护结构,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当前,在挡土墙设计时使用的朗肯和库仑土压力计算方法有很大的缺陷。一是求解土压力时土体必须处于极限状态,实际上墙后土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非极限状态,尤其是主动情况下非极限土压力比极限土压力值大,因此主动时采用极限状态土压力往往会使挡土墙结构偏于危险;二是不能考虑挡土墙的位移量及不同位移模式对土压力的影响;三是经典土压力理论中摩擦角一直被视为一个常数,然而事实上墙土间摩擦及土体内摩擦均是随着土体变形的增加逐渐发挥的;四是经典土压力理论中土压力沿墙高为线性分布,而大量试验和现场实测数据证实了土压力沿墙高为非线性分布。鉴于上面所述,本文运用ANSYS有限元建立挡土墙、地基及墙后回填土体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用分段位移约束模拟绕墙底转动挡土墙的主动非极限状态,对墙后回填砂土位移场、塑性区、土压力系数及主动土压力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以计算非极限状态挡土墙土压力的改进库仑土压力公式,最后将公式解与有限元解进行对比,验证了改进库仑土压力公式的合理性,并得到以下结论:(1)非极限状态墙后回填砂土相对位移区近似为扇形;相对位移区范围随墙体位移比、内摩擦角、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随墙土摩擦角、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墙体位移比的增大,紧邻墙背上部的土体竖直位移增大,有坍塌趋势;随着土体内摩擦角、墙土摩擦角、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增大,紧邻墙背上部的土体竖直位移逐渐减小,发生坍塌的趋势越来越不明显。(2)非极限状态墙后回填砂土塑性区近似为三角形;塑性区范围随着墙体位移比、回填砂土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回填砂土内摩擦角、墙土摩擦角、泊松比的增大而减小。(3)有限元主动土压力系数,从墙顶到墙底逐渐增大,在墙踵处由于土体与地基的摩擦作用,会有所减小;其随墙体位移比、回填砂土内摩擦角、墙土摩擦角、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4)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呈凹曲线分布;主动土压力及合力随墙体位移比、内摩擦角、墙土摩擦角、弹性模量的增大逐渐减小,随泊松比的增大逐渐增大;合力作用点高度随着墙体位移比、内摩擦角、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随着墙土摩擦角的减小而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随着泊松比的增大而减小。(5)用改进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得到非极限状态土压力分布、合力及作用点,并与有限元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整体上很一致,从而验证了改进库仑土压力公式的合理性。
【关键词】:非极限状态 挡土墙 绕墙底转动 ANSYS有限元 主动土压力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76.4;TU43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 1.2 挡土墙土压力理论12-15
- 1.2.1 朗肯土压力理论12-14
- 1.2.2 库仑土压力理论14-15
- 1.3 国内外挡土墙土压力研究现状15-18
- 1.4 本文研究的假定条件、研究思路及预期目标18-20
- 1.4.1 假定条件18
- 1.4.2 研究思路18
- 1.4.3 预期目标18-20
- 第二章 ANSYS有限元理论及挡土墙模型的建立20-28
- 2.1 ANSYS有限元理论20-23
- 2.1.1 ANSYS有限元基本原理20-21
- 2.1.2 ANSYS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21-22
- 2.1.3 ANSYS有限元接触分析22-23
- 2.1.4 ANSYS有限元PLANNE42单元23
- 2.2 挡土墙模型的建立23-28
- 2.2.1 挡土墙模型的平面简化23-24
- 2.2.2 挡土墙模型的结构参数、材料参数及屈服准则24-25
- 2.2.3 挡土墙模型网格划分及接触摩擦25-27
- 2.2.4 挡土墙模型边界条件、荷载施加、求解设置27-28
- 第三章 挡土墙后回填砂土位移场、塑性区及土压力系数分析28-52
- 3.1 挡土墙后回填砂土位移场28-38
- 3.1.1 位移场概述28
- 3.1.2 竖直位移场28-33
- 3.1.3 水平位移场33-38
- 3.2 挡土墙后回填砂土塑性区38-45
- 3.2.1 塑性区概述38-40
- 3.2.2 墙体位移比对塑性区的影响40
- 3.2.3 内摩擦角对塑性区的影响40-41
- 3.2.4 墙土摩擦角对塑性区的影响41-42
- 3.2.5 弹性模量对塑性区的影响42-43
- 3.2.6 泊松比对塑性区的影响43-45
- 3.3 土压力系数45-50
- 3.3.1 不同墙体位移比下的土压力系数45-47
- 3.3.2 不同内摩擦角下的土压力系数47
- 3.3.3 不同墙土摩擦角下的土压力系数47-48
- 3.3.4 不同弹性模量下的土压力系数48-49
- 3.3.5 不同泊松比下的土压力系数49-50
- 3.4 小结50-52
- 第四章 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有限元解52-62
- 4.1 土压力分布52-56
- 4.1.1 不同墙体位移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52
- 4.1.2 不同内摩擦角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52-53
- 4.1.3 不同墙土摩擦角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53-54
- 4.1.4 不同弹性模量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54-55
- 4.1.5 不同泊松比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55-56
- 4.2 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56-61
- 4.2.1 墙体位移比对主动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56-57
- 4.2.2 内摩擦角对主动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57-58
- 4.2.3 墙土摩擦角对主动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58-59
- 4.2.4 弹性模量对主动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59-60
- 4.2.5 泊松比对主动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60-61
- 4.3 小结61-62
- 第五章 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62-78
- 5.1 挡土墙位移对土体摩擦角发挥值的影响62-63
- 5.2 非极限状态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63-65
- 5.2.1 挡土墙模型基本假定63
- 5.2.2 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63-65
- 5.3 公式解与有限元解对比分析65-77
- 5.3.1 不同墙体位移比结果对比65-67
- 5.3.2 不同内摩擦角结果对比67-72
- 5.3.3 不同墙土摩擦角结果对比72-77
- 5.4 小结77-7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8-80
- 6.1 结论78
- 6.2 展望78-80
- 参考文献80-84
- 致谢84-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泽红;王勇智;王代;;基于能量理论的主动土压力的计算[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2期
2 胡晓军;;粘性土主动土压力库仑精确解的改进[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3 李富盈;王勇智;;能量理论法计算主动土压力探讨[J];河南科学;2006年06期
4 陈素清;王岩法;;悬臂支护结构主动土压力分析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06年06期
5 秦四清;李晓;;非线性库仑主动土压力分析理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6 官盛飞;凌建明;赵鸿铎;;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的有限元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07年06期
7 刘福臣;邵慧;;考虑开挖情况主动土压力计算[J];水运工程;2008年12期
8 吴爱民;江全胜;肖兵;张尚根;;主动土压力与位移关系试验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9 陈兴亮;段德贵;熊传祥;;基坑工程桩墙结构主动土压力研究[J];岩土工程界;2009年01期
10 王作伟;杨小礼;;水平地震力对非线性主动土压力上限解的影响[J];矿业工程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四清;李晓;;非线性库仑主动土压力分析理论[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永进;陈永辉;;悬臂支护结构上主动土压力受位移影响分析[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贾萍;赵均海;冯红波;杨青顺;;空间主动土压力简化计算及参数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4 陈贺;蒋明镜;张望城;肖俞;;刚性挡土墙平移模式下主动土压力的理论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柯才桐;陈奕柏;高洪波;谢洪波;;条形荷载下黏性土主动土压力计算[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6 张年学;李晓;;极限平衡平顶垂直坡的新公式[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章瑞文;徐日庆;郭印;;考虑土层剪力作用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张永兴;陈林;陈建功;;地震作用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与侧压力系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9 叶建科;麦远俭;;重力式岸壁码头位移调查与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宋飞;张建民;;超固结土的主动土压力求解方法[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瑞文;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阳;基于土拱效应和剪应力作用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2 李云凤;考虑挡土墙位移模式和位移大小的主动土压力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3 何小花;主动土压力分析方法改进和挡土墙相关设计标准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王河;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胡小刚;基坑主动土压力与支护结构位移的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姜玉平;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主动土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贾朋;基于楔体单元法的主动土压力非线性分布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8 黄东;临近既有地下室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邱佳荣;考虑墙后成层填土的主动土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10 王志凯;挡土墙后地震主动土压力的拟动力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绕墙底转动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9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