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研究与实践——以甘肃省奥陶纪为例
本文关键词: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研究与实践——以甘肃省奥陶纪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造山带 甘肃省 奥陶纪 构造 瓦尔特相律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摘要】:造山带古地理的恢复与重建难度较大且尚无研究方法体系可循。选择地处复杂中央造山带的甘肃省奥陶纪为例,结合前人研究资料首次编制了早、中晚奥陶世的沉积构造格架及沉积盆地类型图,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在"构造控盆、盆控相"的思路控制下,以沉积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组合等为基础,以优势相原则,共划分出滨浅海相、浅海陆棚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潮坪相以及半深海(含斜坡相)—深海相等7类沉积相类型,采用"在同一板块、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沉积盆地内及空间连续配置的沉积盆地之间采用瓦尔特相律对古地理进行合理的恢复;对不同的板块及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沉积盆地或者是空间不连续配置的沉积盆地之间,古地理单元的恢复则按现今出露地层所反应出的沉积环境忠实地表现,古地理单元之间可以不遵循瓦尔特相律"的方法恢复与重建了研究区的古地理面貌,编制了相应的古地理图。为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编图思路,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
【关键词】: 造山带 甘肃省 奥陶纪 构造 瓦尔特相律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43-005)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916060)~~
【分类号】:P534.42
【正文快照】: 0引言地处非板内[1]且具多期、多阶段裂解、拼合的构造演化特征的造山带,后期经过多期次的构造改造、变质以及大量“外来峰”、推覆体的影响,其古地理特征的研究在思路和方法上与传统的一般基于稳定的大陆克拉通及边缘地区的古地理恢复与重建有很大的差异。针对造山带内可能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申国,韩美莲,李锦轶;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组成及造山过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杨经绥;许志琴;马昌前;吴才来;张建新;王宗起;王国灿;张宏飞;董云鹏;赖绍聪;;复合造山作用和中国中央造山带的科学问题[J];中国地质;2010年01期
3 L.Royden ,K.V.Hodges ,章振根;侵蚀造山带的热历史和隆起史的分析方法—以斯堪的纳维亚为例[J];地质地球化学;1986年10期
4 杨金忠,张兴洲,邱海峻;当前造山带研究的一些进展与启示[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6年04期
5 冯益民;北祁连造山带西段的外来移置体[J];地质论评;1998年04期
6 ;“造山带研究”笔谈会[J];地学前缘;1999年03期
7 吴正文,张长厚;关于创建中国造山带理论的思考[J];地学前缘;1999年03期
8 梁云海,李文铅,李卫东,李亚萍;新疆造山带造山作用及类型[J];新疆地质;1999年04期
9 宋明春,王来明;对胶南造山带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J];中国区域地质;2000年01期
10 张志强,李江海;IGCP 453项简介[J];地质科学;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志琴;杨经绥;金小赤;万渝生;吴才来;张建新;李海兵;史仁灯;;祁连造山带的深部物质组成及动力学[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2 杨志华;苏生瑞;李勇;周美付;赵太平;;从抽拉构造到陆内造山带和大陆动力学[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3 徐佩芬;刘福田;王清晨;从柏林;陈辉;;苏鲁造山带之下的“鳄鱼”状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戴传固;;造山带构造分析原理及方法[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郑剑东;;中国西部造山带-高原-盆地构造[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曾建元;杨宏Q\0;杨a魅,
本文编号:511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1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