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

发布时间:2017-07-17 09:08

  本文关键词: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


  更多相关文章: 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 构造变形 变形时代 中-晚侏罗世 东亚汇聚 拉张盆地 变质核杂岩


【摘要】:蒙古-鄂霍次克洋于志留纪打开,志留纪-二叠纪该大洋板块向其两侧地块持续俯冲,形成与俯冲相关的古生代岩浆岩带,同时在大洋北侧的杭盖-肯特-达斡尔地区形成巨厚复理石建造,并不断有海山与其发生拼贴;二叠纪末,蒙古-鄂霍次克洋在其西段杭盖地区发生闭合,形成依旧具有大洋性质的喇叭状蒙古-鄂霍次克大海湾,此时,杭盖地区磨拉石建造大范围不整合覆盖于二叠纪之前复理石建造之上;三叠纪-中侏罗世,杭盖以东地区,蒙古-鄂霍次克洋板块继续向其两侧地体俯冲,在北蒙古-外贝加尔地区及中蒙古-额尔古纳地区形成与俯冲相关的中生代岩浆岩带;中-晚侏罗世-白垩纪,蒙古-鄂霍次克洋迅速闭合,大洋两侧地块发生碰撞拼贴,产生强烈构造变形,最终形成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伴随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的形成,其中段的艾伦达瓦地区发生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形成艾伦达瓦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面理平均产状为327°/22°,线理平均产状为322°/19°,带内S-C组构及不对称旋转碎斑,指示上盘由北西往南东强烈的推覆型剪切运动。同时,通过确定该剪切带原岩及后期侵入剪切带的未变形伟晶岩脉锆石U-Pb年龄,限定了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的形成时代约为174~163Ma;白垩纪,伴随造山后的构造垮塌,外贝加尔地区广泛发育拉张盆地和变质核杂岩,并伴随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志留纪-二叠纪末,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演化与古亚洲洋的演化密切相关;三叠纪-早侏罗世,大洋板块主要为正常俯冲阶段;中-晚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洋迅速关闭,主要与"东亚汇聚"事件有关;白垩纪岩浆岩,拉张盆地和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造山带增厚地壳的垮塌及地幔岩浆上涌有关。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
【关键词】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 构造变形 变形时代 中-晚侏罗世 东亚汇聚 拉张盆地 变质核杂岩
【基金】:地质调查项目“松辽盆地深部含油气盆地调查”(编号:DD20160207-02) 国家专项“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编号:SinoProbe-08-01)联合资助
【分类号】:P548
【正文快照】: 注:本文由地质调查项目“松辽盆地深部含油气盆地调查”(编号:DD20160207-02)和国家专项“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编号:SinoProbe-08-01)联合资助。收编日期:2016-03-18;改回日期:2016-07-12;责任编辑:黄敏。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内不存在前志留纪海相地层,而且在蒙古-鄂霍次克

本文编号:552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52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