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复杂不连续层间剪切带三维可视化及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6 07:26

  本文关键词:复杂不连续层间剪切带三维可视化及模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剪切带 三维地质模型重构 DSI插值 虚拟钻孔 TIN


【摘要】:层间剪切带由于沉积环境、构造运动和水岩物理化学作用导致其空间分布形态复杂且不连续,在大坝工程建设中对坝基的安全稳定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研究剪切带主要通过地质剖面图、平面图附以定性描述展开,对剪切带空间整体特征描述不够清晰准确。分析了剪切带成因及形态特征,以勘察资料为基础,确定模型核心数据及控制点,以人机交互方式建立虚拟钻孔并确定边界,通过DSI离散光滑插值拟合法重构剪切带三维空间模型,并依据剪切带成因对模型做出合理性评价;最后通过一个应用实例所建立的剪切带空间模型分析,证实了该方法构建复杂不连续层间剪切带的可行性。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长江三峡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关键词】剪切带 三维地质模型重构 DSI插值 虚拟钻孔 TIN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308;41502280)
【分类号】:TV221.2;P628
【正文快照】: 三维地质建模(3Dgeological modeling)是指以适当的数据结构建立地质特征的数值模型,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将数学描述以3D真实的图像形式予以表现[1-2]。其主要的思想是通过对地质钻孔、探槽、露头和地质剖面图、地质平面图、地震剖面图等一系列地质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鸿林;剪切带研究现状及内容[J];地质科技情报;1982年01期

2 王焕金;;对《剪切带的几何特征》一文的几点意见[J];地质论评;1985年06期

3 白以龙,郑哲敏,俞善炳;关于热-塑剪切带的演变[J];力学学报;1986年S2期

4 J.Ingles;王焕金;;韧性单剪剪切带中的理论和天然应变模式[J];地震地质译丛;1987年02期

5 Hudleston,P.J.;赵国春;;剪切带中的褶皱[J];世界地质;1991年01期

6 宣贵金,刘同凯;万家寨水利枢纽坝基剪切带岩样钻取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S1期

7 J.G.Ramsay;徐树桐;;剪切带的几何性质[J];地震地质译丛;1982年05期

8 张术清;;剪切带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J];世界地质;1984年02期

9 卢华复;董火根;吴葆青;候玉宾;;脆性剪切带中的R面和P面[J];天然气工业;1985年04期

10 白以龙;郑哲敏;俞善炳;;热塑剪切带后期演变的准定常近似[J];固体力学学报;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天堂;龚志伟;;土体剪切带演化的扩展有限元法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董建国;徐建明;;影响剪切带形成的因素的探讨[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强;胡秀宏;赵海军;;基于力矩与地下水的粘性土剪切带倾角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张义同;齐德tD;杜如虚;任述光;;基于颗粒流模型和两相平衡的砂土剪切带预测[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康继武;;煤层中顺层剪切带及其构造群落以及它们在瓦斯地质研究中的意义[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6 董建国;陈祥达;袁聚云;;上海黏性土剪切带形成的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崔军文;;哀牢山韧性平移剪切带的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C];1989年

8 王泽利;王志华;王为湖;刘继权;洪德成;庄立建;张振山;;胶西北河东金矿床剪切带控矿机制分析[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王居里;王守敬;;含金剪切带蚀变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以新疆天格尔金矿带为例[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翼飞;;云南东川昆阳群中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简介[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晓颖;锆及锆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和绝热剪切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刘明涛;剪切带演化模型及其在模拟柱壳内外爆剪切失稳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叶朝汉;软土剪切带试验及其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喻葭临;土中剪切带扩展机理研究和扩展过程模拟[D];清华大学;2009年

5 董汉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剪切带的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博;砂土介质剪切带演化及其特征的离散元方法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商立凯;饱和度和成样方法对细砂应力应变特性及剪切带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丽娟;砂土平面应变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广;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乌拉韧—脆性剪切带变形特征[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年

5 张卫中;岩石变形剪切带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4年

6 曾毅;两种动态加载条件对7075铝合金中剪切带自组织与损伤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7 王志新;平面应变条件下的裂隙性黄土剪切带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孙晓东;Vit1非晶合金的高压扭转变形及剪切带演化[D];燕山大学;2014年

9 刘会彬;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走滑剪切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长安大学;2007年

10 高军程;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系统的成样方法对细砂各向异性及剪切带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75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75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6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