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安徽铜陵包村矽卡岩型金矿特征和成因

发布时间:2017-07-27 15:13

  本文关键词:安徽铜陵包村矽卡岩型金矿特征和成因


  更多相关文章: 包村矽卡岩金矿 矿床地质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安徽铜陵


【摘要】:包村金矿是狮子山矿田内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在铜陵地区具有代表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包村金矿进行了详细的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包村金矿床的成因。野外调研结果表明,包村金矿矿体分布于石英闪长岩岩体与下三叠碳酸盐地层接触带中,受到F1、F2两条断裂及fZ破碎带控制。根据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可将包村金矿矿石划分为斑杂状、角砾状和脉状-条带状三类。斑杂状矿石以出现磁铁矿和毒砂矿物组合、浸蚀-骸晶和交代残余结构以及斑杂状和浸染状构造为特征,角砾状矿石以出现方铅矿和闪锌矿矿物组合、自形到半自形粒状结构以及角砾状和块状构造为特征,而脉状-条带状矿石以出现胶状黄铁矿和各种含铋矿物组合、它形粒晶结构以及条带状和脉状构造为特征。野外调研和镜下观察显示,包村金矿具有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蚀变矿化分带,自岩体向围岩依次出现石英闪长岩、隐爆角砾岩、透辉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矽卡岩矿体、角砾岩矿体、隐爆角砾岩、大理岩夹角岩。根据矿脉的相互穿插关系和矿物共生组合,可将包村金矿床的形成过程分为气化高温热液、中高温热液期和低温热液期三个成矿期。其中气化高温热液期又可分为干矽卡岩和湿矽卡岩两个阶段。干矽卡岩阶段以形成石榴子石和透辉石为标志,而湿矽卡岩阶段以形成透闪石、绿帘石和磁铁矿为标志。中高温热液期只有石英-硫化物阶段,主要形成大量硫化物和含铋矿物。低温热液期只有碳酸盐阶段,主要表现为大量碳酸盐脉沿裂隙分布。从野外调研结果来看,结晶黄铁矿在包村金矿斑杂状和角砾状矿石中均有产出,而胶状黄铁矿主要呈结核状产在脉状-条带状矿石中,结核粒径多数在500um-800um之间。镜下观察发现胶状黄铁矿结核边缘部位有细小的结晶黄铁矿颗粒出现。这类现象结合w(Fe)/w(S)比值、w(Co)/w(Ni)比值、w(S)/w(Se)比值资料均证明包村两类黄铁矿都不是沉积成因,而属于热液成因。石榴石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包村金矿矽卡岩是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综合已有的各类资料,认为包村金矿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成矿作用。在燕山期石英闪长质岩浆侵入碳酸盐围岩后,发生强烈的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及斑杂状矿石。此后热液沿构造破碎带上升引发热液隐爆作用,形成角砾状矿石。在成矿作用后期热液沿裂隙充填形成脉状-条带状矿石。
【关键词】:包村矽卡岩金矿 矿床地质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安徽铜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前言10-15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11-12
  • 1.3 存在问题12-13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工作13-15
  • 1.4.1 研究方法13-14
  • 1.4.2 主要工作14-15
  • 第2章 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15-23
  • 2.1 区域地质15-18
  • 2.1.1 地层16-17
  • 2.1.2 构造17
  • 2.1.3 岩浆岩17-18
  • 2.1.4 矿产18
  • 2.2 矿区地质18-23
  • 2.2.1 地层19-20
  • 2.2.2 构造20
  • 2.2.3 岩浆岩20-23
  • 第3章 矿床地质23-35
  • 3.1 矿体23
  • 3.2 矿石23-28
  • 3.2.1 类型24-25
  • 3.2.2 矿物组合25
  • 3.2.3 矿石结构25-27
  • 3.2.4 矿石构造27-28
  • 3.3 围岩蚀变28-32
  • 3.3.1 蚀变类型28-30
  • 3.3.2 蚀变分带30-32
  • 3.4 成矿期次32-35
  • 3.4.1 气化高温热液期32
  • 3.4.2 中高温热液期32-33
  • 3.4.3 低温热液期33-35
  • 第4章 矿物学35-69
  • 4.1 石榴子石35-53
  • 4.1.1 岩相学特征35-36
  • 4.1.2 主量元素特征36-38
  • 4.1.3 环带特征38-40
  • 4.1.4 微量元素特征40-53
  • 4.2 黄铁矿53-62
  • 4.2.1 岩相学特征53-55
  • 4.2.2 主量元素55-56
  • 4.2.3 微量元素56-62
  • 4.3 其他矿物62-69
  • 4.3.1 辉石62-63
  • 4.3.2 磁黄铁矿63
  • 4.3.3 黄铜矿63-69
  • 第5章 矿床成因69-74
  • 5.1 成岩成矿年代69-70
  • 5.2 成矿条件70-72
  • 5.2.1 地层70
  • 5.2.2 构造70-71
  • 5.2.3 成矿物质来源71-72
  • 5.3 成矿过程72-74
  • 第6章 结论74-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求;从第十六届国际化探大会看当前金矿化探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物探与化探;1994年01期

2 毋瑞身;关于“金矿化集中区”的讨论[J];贵金属地质;1996年02期

3 ;蒙古已发现14个金矿化带[J];江西地质科技;1997年04期

4 郭光裕,郭万超;峪耳崖金矿金品位统计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2000年02期

5 李景春,赵爱林,金成洙;划分金矿化集中区的基本准则[J];地质与资源;2002年03期

6 王义文,朱奉三,宫润潭;胶东金矿集中区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J];黄金地质;2002年04期

7 邹为雷,曾庆栋,李光明;胶东发云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金矿类型辨析[J];矿床地质;2003年01期

8 倪培兵;断裂活动对金矿形成的作用机理[J];地质找矿论丛;2005年S1期

9 马中平,魏宽义;陕西镇安丘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矿化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J];西北地质;2005年01期

10 王长明;邓军;张寿庭;;河南萑香洼金矿床综合找矿模型[J];黄金;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龙明;黄建军;杨世瑜;李惠;李福东;吴烈善;邹湘华;钟昆明;;重要类型金矿床(体)快速定位预测示范研究[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2 李洪奎;;山东金矿找矿取得的主要成果[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3 裘有守;;我所金矿地质研究工作的进展与展望[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6)[C];1987年

4 李永;;图古日格金矿与齐求Ⅰ金矿地质特征对比研究[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5 ;河南省灵宝市安底金矿接替资源勘查[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6 段瑞焱;吕英杰;;中国金矿床的时控分布特点[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9)[C];1984年

7 林宝钦;沈而述;张立东;商翎;K·H·波尔森;R·布罗米克尔;S·B·格林;K·A·贝克尔;L·W·戴蒙德;D·马歇尔;;中国辽西地区与加拿大赖斯湖地区金矿类型及其地质条件的对比[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8)[C];1989年

8 苗来成;翟裕生;朱成伟;关康;罗镇宽;;花岗岩类侵入体与金矿化关系探讨——以胶东招掖成矿带为例[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刘雯婷;敬荣中;唐艳萍;;新疆伊尔曼得、小于赞金矿综合物化探方法技术研究[A];依托国家资源战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做大做强域内企业、共谋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2013(桂林)第六届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河北省青龙县夏杖子金矿普查地质报告[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家农 张克勤;“中国金矿”伦敦上市融资成功[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李广涛;中国金矿前景看好[N];中国黄金报;2004年

3 ;贵州:煤层当中暗藏金矿[N];民营经济报;2006年

4 刘国荣;湖南诞生新金矿基地[N];中国黄金报;2012年

5 记者 邓安华;“三定”确保沙金采挖后的生态恢复[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九会 通讯员 赵华成;重振雄风 三年实现跨越[N];中国黄金报;2007年

7 记者 李晓明;中国金矿研究成大会热点[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8 贺桥;内蒙古产权市场推出“大餐”[N];中国矿业报;2009年

9 本报通讯员 齐明宇 吴天鹏 战立斋 本报记者 席锋宇;10年探获12座金矿[N];法制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超;黔西南找金前景广阔[N];中国黄金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文;海南抱伦金矿矿床成因与深部矿体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郭健;井工金矿采选过程安全预警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赵俊伟;青海东昆仑造山带造山型金矿床成矿系列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刘亚剑;山东省龙口南部地区金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胡华斌;鲁西平邑地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夏勇;贵州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成矿特征和金的超常富集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7 朱炼;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地物化遥综合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8 杜子图;西秦岭地区构造体系对金矿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7年

9 曹烨;冀西灵寿县石湖金矿床的矿物地球化学及深部远景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丰成友;青海东昆仑地区的复合造山过程及造山型金矿床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建宏;黑龙江高松山金矿床成矿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喻聪骏;云南富宁水合口金矿控矿构造分析及找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超;新疆北山地区大青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谢志远;内蒙古浩尧尔呼洞金矿床构造控矿解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徐林娜;铜陵刺山矽卡岩金矿地质学和矿物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刘海明;甘肃合作市岗岔金矿成因矿物学与成矿流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张骞;云南西部新近系砂砾岩型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张晓伟;豫西萑香洼金矿地质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符家骏;黑龙江省争光金矿矿床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张兴康;豫西吉家洼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582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82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f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