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DP367和368航次——南海张裂陆缘
本文关键词:IODP367和368航次——南海张裂陆缘
更多相关文章: 陆缘 IODP 张裂 南海北部 蛇纹石化 岩石圈地幔 伊比利亚 地震数据 过渡带 软流圈
【摘要】:正IODP 367和368航次将解决大陆解体期间岩石圈的减薄过程。据深反射地震数据揭示,南海北部(SCS)岩浆匮乏的张裂陆缘是一处优良的钻探地点。南海北部陆缘与伊比利亚纽芬兰岛裂谷陆缘相似,可能包括洋陆过渡带(COT)内已剥露及蛇纹石化的地幔。然而,最近的模拟研究表明,板弱化机制与其他的次大陆存在的岩石圈地幔的蛇纹石化不同。板块破裂的两个模式(在很热的软流圈地幔的情况下)可以有所
【关键词】: 陆缘;IODP;张裂;南海北部;蛇纹石化;岩石圈地幔;伊比利亚;地震数据;过渡带;软流圈;
【分类号】:P736.1
【正文快照】: IODP 367和368航次将解决大陆解体期间岩石圈的减薄过程。据深反射地震数据揭示,南海北部(SCS)岩浆匮乏的张裂陆缘是一处优良的钻探地点。南海北部陆缘与伊比利亚纽芬兰岛裂谷陆缘相似,可能包括洋陆过渡带(COT)内已剥露及蛇纹石化的地幔。然而,最近的模拟研究表明,板弱化机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达;论亚洲东部的陆缘型壳体[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东野脉兴;上升洋流与陆缘坻[J];化工矿产地质;1996年03期
3 张之立,邓玉琼;渤海陆缘地震的力学特征和成因[J];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04期
4 刘海龄,杨树康,刘昭蜀,陈森强,陈斯忠;中、新生代华南陆缘离散地块的基本特征及演化过程[J];热带海洋;1991年03期
5 周蒂,陈汉宗,吴世敏,俞何兴;南海的右行陆缘裂解成因[J];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6 滕吉文,吴华,王爱武,孙小丽;中国东南陆缘地带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4年08期
7 张健,石耀霖;东亚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热力学机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3期
8 Jean Aubouin;王东初;孙永华;;一种新型活动陆缘—会聚拉张陆缘以危地马拉外侧的中美洲海沟为例[J];地震地质译丛;1985年05期
9 孙永波;吉林省中、新生代陆缘弧发展演化阶段及其类型划分[J];吉林地质;1995年01期
10 高莉玲;美国开展陆缘生态系研究[J];海洋信息;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滕吉文;吴华;王爱武;孙小丽;;华南及陆缘地带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卫小冬;阮爱国;赵明辉;丘学林;朱俊江;;南海中北部陆缘深地壳结构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平山;许秋玲;;浙江古大陆和现代的蠕散陆缘[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熊绍柏;滕吉文;;中国东部陆缘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 伊;北极最大的陆缘冰发生崩解[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记者 毛磊;南极陆缘冰解体与海水变暖有关[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稚音;南海北缘陆相盆地白垩系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582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8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