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渤海走滑转换带及其对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发布时间:2017-07-30 20:02

  本文关键词:渤海走滑转换带及其对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走滑断裂 增压型转换带 释压型转换带 大中型油田 渤海海域 石油地质


【摘要】:渤海海域郯庐走滑断裂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但是长期以来,该带对大中型油气田控制作用不明确.利用覆盖渤海郯庐断裂带的三维地震资料和400多口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与大中型油田形成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新生代以来,渤海海域发育了多类型、多成因、多级次、多期次的走滑转换带;根据转换带在走滑断裂带中发育的位置,可以将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划分为断边转换带、断间转换、断梢转换带三大类,进一步根据断层的相互作用以及转换带的形态,可以将渤海海域转换带分为S型转换带、叠覆型转换带、双重型转换带、帚状转换带、叠瓦扇型转换带、共轭转换带以及复合转换带7种类型;根据局部应力状态可以分为增压型转换带和释压型转换带;根据转换带的规模,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可以分为一级转换带、二级转换带和三级转换带;增压型转换带控制了大型有效圈闭的发育、运移条件通畅等大中型油田基本成藏要素,进而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关键词】走滑断裂 增压型转换带 释压型转换带 大中型油田 渤海海域 石油地质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No.2011ZX05023-006)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转换带(transfer zone)的概念是由Dahlstrom(1970)在研究挤压变形中褶皱-逆冲断层的几何形态时首次提出的,是指在挤压变形带中,当逆冲断层带沿走向变化时,可以见到一条主逆冲断层通过其他型式的构造(如分支断层或褶皱)传递到或者变换为另一条主逆冲断层,Dahlstrom把这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来,,王伟,马莉;伸展盆地转换带分析──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1994年02期

2 赵红格,刘池阳,杨明慧,王定一;调节带和转换带及其在伸展区的分段作用[J];世界地质;2000年02期

3 汪望泉;窦立荣;张志伟;李志;李谦;;苏丹福拉凹陷转换带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1期

4 吴康军;龚福华;易雪斐;;转换带的分类浅述[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期

5 宁飞;汤良杰;朱传玲;何春波;张钰;王鹏昊;陈群;;挤压区局部构造转换带类型及石油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09年03期

6 C.K.Morley;李士范;;东非裂谷系中的转换带及其与裂谷中油气勘探的关系[J];海洋地质译丛;1991年02期

7 王晨阳;黄金莉;;应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海南及其邻区地幔转换带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4期

8 张永刚;汤良杰;金文正;万桂梅;吕志洲;;龙门山构造转换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王海学;吕延防;付晓飞;孙永河;王海凤;李培海;;裂陷盆地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4期

10 AnatolyObzhirov,尹延鸿;海洋到大陆转换带的气体地球化学场[J];海洋地质动态;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艳;符力耘;张敏强;管西竹;侯志强;;异常地层高压转换带与千赫兹声波速度转换带相关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五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王晨阳;黄金莉;;应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海南及其邻区地幔转换带厚度[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炳瑜;陈凌;艾印双;何玉梅;;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及邻区地壳和地幔转换带厚度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锋;镁锗橄榄石的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王锋;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碎屑岩地质转换系统与油气成藏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弥坚;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幔转换带结构的接收函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王勇;大北—克拉苏构造带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3 王海学;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4 王晨阳;应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海南及其邻区地幔转换带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5 沙威;塔南凹陷断裂生长变形机制及控制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95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95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