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太平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华南中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7-30 21:07
本文关键词:皖南太平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华南中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锆石U-Pb定年 太平岩体 中生代 岩石圈减薄 皖浙赣地区 华南
【摘要】:太平岩体位于黄山市,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岩体中发育数条近南北走向的二长花岗斑岩脉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太平甘棠镇附近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脉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46.8±1.2Ma和131.0±1.2Ma。花岗闪长岩的A/CNK值为1.3,CaO和Na_2O含量高,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Eu无明显异常;相对亏损Nb、Ta、Ti元素,属过铝质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脉具有高的SiO_2、K_2O+Na_2O含量和K_2O/Na_2O值;Eu明显负异常,亏损Ba、Sr、P、Ti,形成4个明显的凹槽,A/CNK值为1.54,属强过铝质A型花岗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黄山复式岩体的岩性经历了从花岗闪长岩到二长花岗斑岩再到花岗岩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压力等都是渐变的。通过综合分析,认为皖浙赣地区早侏罗世构造动力体制经历了由挤压向拉伸的转换,逐渐变小的岩浆成岩压力,暗示华南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机制更倾向于热侵蚀模式。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太平岩体 中生代 岩石圈减薄 皖浙赣地区 华南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272232)的成果~~
【分类号】:P597.3;P583
【正文快照】: 华南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岩浆活动,其形成年代大致分为早燕山期(180~140Ma)和晚燕山期(135~115Ma)两个阶段(毛景文等,2000;王登红 等,2010,20l2;周涛发等,2012;Wu Fuyuan et al., 2012)。皖浙赣相邻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是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的重要部分。区域内铜、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联合会际岩石圈委员会各参加国联系人名单[J];地震地质译丛;1983年01期
2 ,
本文编号:596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9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