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核磁共振实验研究现状
本文关键词:碳酸盐岩核磁共振实验研究现状
更多相关文章: 核磁共振 扩散耦合 T截止值 温度 表面弛豫强度
【摘要】:随着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大规模开发,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日益受到重视。低磁场核磁共振(NMR)岩心分析技术是近20年来在我国新兴起的快速测量岩石物性参数的一种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储层评价及流体识别。针对NMR当前应用现状,文中就碳酸盐岩中存在的大、小孔喉"扩散耦合"、T_2截止值的准确求取以及温度对NMR响应特征的影响3个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扩散耦合"在各类岩石中都可能存在,只不过是在碳酸盐岩中较为突出罢了;碳酸盐岩的T_2截止值普遍比砂岩高且变化较大,这一方面说明碳酸盐岩的非均质性较强,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碳酸盐岩的"扩散耦合"相关;而温度对碳酸盐岩NMR响应特征的影响,则因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孔隙类型、流体性质而异。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扩散耦合 T截止值 温度 表面弛豫强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致密气藏储层干化、提高气体渗流能力的基础研究”(51534006)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我国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发现了普光气田、轮南 ̄塔河油田等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显示出海相碳酸盐岩的巨大勘探开发潜力,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善意义重大[1 ̄2]。在此背景下,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综合评价也成了摆在地质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怀先,蒲秀刚,韩德馨;碳酸盐岩中烃源的识别——以西藏措勤盆地碳酸盐岩为例[J];地质学报;2002年03期
2 徐则民,黄润秋,唐正光,费维水;中国南方碳酸盐岩上覆红土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05年04期
3 韩贵琳,刘丛强;贵州喀斯特地区河流的研究——碳酸盐岩溶解控制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4 杨瑞东;朱立军;魏怀瑞;王伟;鲍淼;张晓东;刘玲;;贵阳地区碳酸盐岩岩系成土方式及其特征[J];地球与环境;2007年03期
5 张虎权;卫平生;潘建国;孙东;王宏斌;;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J];岩性油气藏;2010年02期
6 ;《古地理学报》刊登的与碳酸盐岩有关文章题录[J];古地理学报;2011年05期
7 韩永刚;唐龙逊;熊驰愿;濮瑞;李平;陈述良;李永保;;化学-质量法碳酸盐岩定量分析技术及应用[J];录井工程;2011年04期
8 何金先;张晓丽;王兆夺;段毅;;铜仁地区陡山沱期盖帽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地质找矿论丛;2013年03期
9 胡继贤;;四川小凉山地区岩溶发育与碳酸盐岩成份的关系[J];四川地质学报;1982年02期
10 孟宪民;;碳酸盐岩中的碳硅石[J];地质论评;196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兵;王世杰;罗光杰;;碳酸盐岩成土作用及其上覆土层成因的讨论[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卢耀如;张凤娥;;硫酸盐岩与碳酸盐岩复合岩溶发育机理与工程效应研究[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3 吕修祥;金之钧;;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4 刘宝明;金庆焕;夏斌;;南中国海中新世碳酸盐岩的含油气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5 夏宗清;颜丙宏;;碳酸盐岩漏层受控压力堵漏工艺的研究与实践[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宏伟;张研;宋建勇;李劲松;贾志坤;;基于有限元法的碳酸盐岩强散射介质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黄捍东;罗群;林娟华;刘洪昌;万云强;;碳酸盐岩岩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建南地区龙驹坝构造为例[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撼霆;吴时国;;东沙海区深水碳酸盐岩的发育与地震识别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佟宏鹏;陈多福;;日喀则弧前盆地冷泉碳酸盐岩的沉积组构及碳同位素特征——我国古代甲烷冷泉的发现[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广旭;吴时国;;南海北部碳酸盐岩地球物理特征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秦丽娟 唐铭;科技“慧眼”洞悉碳酸盐岩[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吴莉;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原油产量逾千万吨[N];中国能源报;2014年
3 记者 马永;碳酸盐岩物探技术走进塔里木[N];中国石油报;2010年
4 魏艳;技术创新破解世界级难题[N];中国矿业报;2011年
5 杜治利;我国西部碳酸盐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丰硕[N];中国能源报;2014年
6 姚秋明 邓道静;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获新成果[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江其勤 王金艳;碳酸盐岩烃源岩研究有望获进展[N];中国石化报;2011年
8 易蓉蓉;马永生:碳酸盐岩油气的探索者[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9 孙希利 蒋琳琳;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这样获得的[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彭冬梅;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伶;滨里海盆地东缘复杂碳酸盐岩微裂缝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胡晓兰;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颗粒滩沉积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周刚;塔南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地震综合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赵彦彦;皖南新元古界蓝田组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周琦;黔东新元古代南华纪早期冷泉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锰矿的控矿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6 邓兴梁;塔里木盆地塔中油气田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司马立强;碳酸盐岩缝—洞性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5年
8 王京;碳酸盐岩裂缝型油藏多元信息综合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9 秦亚玲;地震叠前反演技术在碳酸盐岩气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初广震;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微相与成岩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军;碳酸盐岩锶同位素选择性测定技术[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2 李石朋;碳酸盐岩风化机制的淋溶模拟及对铀钍富集作用的指示[D];南华大学;2014年
3 胡军;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古甲烷事件的地球生物学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4 李现根;延庆—怀来地区中元古代沉积地层及微亮晶碳酸盐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贾志鑫;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韩霄;邵家洼陷沙四段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郄莹;碳酸盐岩内断裂带结构及与油气成藏[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8 李杨;碳酸盐岩岩石物理与油气储层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郭艳东;碳酸盐岩超高压气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彭鑫;碳酸盐岩岩石物理研究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07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0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