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裂缝组合模式及分布规律
本文关键词: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裂缝组合模式及分布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克拉苏构造带 裂缝性低孔砂岩储层 裂缝 裂缝组合模式 分布规律
【摘要】: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属于裂缝性低孔砂岩储层,构造裂缝普遍发育,分布复杂且对单井产量影响较大。目前针对该地区储层裂缝的研究已投入大量的工作,主要体现在裂缝的描述、表征和预测等方面,但由于该地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岩心资料少、成像测井多解性强,裂缝的研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生产中仅应用了裂缝密度、开度等统计数据。笔者综合野外露头、岩心和测井等资料,从裂缝组合的角度出发,系统开展了该地区储层裂缝及其组合特征研究。发现构造裂缝存在主次之分,主裂缝规模相对较大,一般垂直于地层,多为张性或张剪性,次级裂缝一般是主裂缝的伴生缝。裂缝之间存在多种接触关系,主要表现为"T"、"λ"、"y"、"τ"字等形状。依据裂缝之间的排列接触关系,建立了该地区储层裂缝四种组合模式,即"平行状"、"扫帚状"、"调节状"、"雁列状"。结合各裂缝组合成因的差异和断背斜形成过程中的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了裂缝组合平面三类成因区,即调节成因区、褶皱成因区、断裂成因区,与之对应的是高产井部署的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克拉苏构造带 裂缝性低孔砂岩储层 裂缝 裂缝组合模式 分布规律
【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大专项“库车前陆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目标评价”(2014E-21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塔里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关键勘探技术与新领域目标优选(2011ZX05003-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227;41572187)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First author:ZHOU Lu,Engineer;E-mail:zhoulu-tlm@petrochina.com.cn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北部,是南天山山前第一排冲断带,发育中-新生代沉积地层。受古近系巨厚膏盐岩层的影响,构造带表现出盐上层、盐岩层及盐下层三层特征(谢会文等,2012)。克拉苏构造带内盐下超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健;张军;王延民;;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张健;;储层裂缝的有效性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2期
3 范晓丽;苏培东;闫丰明;;储层裂缝的研究内容及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9年06期
4 周亚楠;邓媛;霍威;马轮;石月;张晓东;杨刚;;油气储层裂缝描述综述[J];辽宁化工;2012年10期
5 王彩丽,孙六一,王宏;长庆气田马五_1储层裂缝类型及特征[J];天然气工业;1999年04期
6 戴俊生,汪必峰;综合方法识别和预测储层裂缝[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1期
7 陶洪辉,秦国伟,徐文波,宫军;地层主曲率在研究储层裂缝发育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5年02期
8 李少华;陈新民;姚凤英;张尚峰;;坪北油田长6储层裂缝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2期
9 陶洪辉;宫军;张先进;向立飞;史俊峰;车树新;;地层主曲率在研究储层裂缝发育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3期
10 朱定军;单钰铭;刘维国;;油气储层裂缝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金平;马在田;;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在识别储层裂缝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李亚玲;刘敏昭;刘俊凯;郑锡;焦滔;左琴;高银山;呼苏娟;;马家山长4+5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研究[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张永利;刘建军;曾流芳;;注水开发中储层裂缝失稳扩展的力学机理[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4 于雅林;康志宏;陈琳;柳洲;周磊;冉毅凤;;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长7储层裂缝特征及分布预测[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钦节;低渗油藏储层裂缝的参数反分析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谢青;基于GPU的页岩储层裂缝建模及压力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秋波;基于随机分形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2 尤广芬;储层裂缝预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格云;长庆油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_3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王树慧;甘谷驿油田顾屯探区长6储层裂缝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5 杨波;储层裂缝动态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6 李思涵;低渗透油田C5井区储层裂缝预测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李明;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储层裂缝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33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3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