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四川盆地龙岗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气藏天然气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08 05:15

  本文关键词:四川盆地龙岗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气藏天然气来源


  更多相关文章: 四川盆地 龙岗气田 长兴组—飞仙关组 天然气 气源


【摘要】: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龙岗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天然气来源进行了详细研究,天然气干燥系数很高,乙烷等重烃含量极低,非烃气体中除了少量的N_2和CO_2以外,普遍含有H_2S气体。气田范围内长兴组和飞仙关组本身不具生烃能力。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自志留系和寒武系烃源岩天然气差异很大,也不可能来自志留系和寒武系烃源岩。气藏中普遍含有储层沥青,被认为是原油裂解的产物。因储层沥青与甲烷碳同位素之间没有明显分馏关系,甲烷并非直接来自原油裂解气。气藏中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组成都很重,为高—过成熟的煤型气,天然气主要来自龙潭组煤系。与川西坳陷高—过成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相比,龙岗气田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异常偏重,是由于烃源岩高演化程度和水溶气脱气混入这2个因素叠加而成,并不是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的是由TSR作用造成,因为甲烷碳同位素值和H_2S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关键词】四川盆地 龙岗气田 长兴组—飞仙关组 天然气 气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150)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创新项目(编号:2012Y-0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编号:2014B-0608);重大专项(编号:2014E-3201)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胜飞,杨雨,吕芳,等.四川盆地龙岗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气藏天然气来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27(1):41-49.]0引言四川盆地龙岗气田位于川中地区东北部,开江—梁平海槽西侧,是近期发现的以长兴组(P3ch)和飞仙关组(T1f)礁滩为主力气层的大型气田,也是目前川中地区在二叠系—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思仪;王兴志;张帆;王一刚;王宪文;;川东高峰场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1期

2 雷卞军;唐楷;邓超;蔡正旗;王身建;赵永刚;;四川广安市响水飞仙关组剖面特征及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7年01期

3 牟传龙;马永生;谭钦银;余谦;王瑞华;;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J];地质学报;2007年06期

4 罗冰;谭秀成;刘宏;李凌;夏吉文;邹娟;海涛;;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因机制分析[J];沉积学报;2009年03期

5 朱竞;王兴志;谢林;张博文;朱永刚;李勇;王艳梅;;川西北部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刘璐;刘微;魏小薇;曹雯;陈春竺;;龙岗东部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评价[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2年02期

7 秦媛媛;孟X;;重庆云阳石梁飞仙关组剖面特征及地质意义[J];四川地质学报;2013年04期

8 吴斌;肖世洪;冯明友;;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形成与演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9 黄平;孙巧玲;邹定永;;铁山、双家坝飞仙关组储层预测[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1期

10 王涛;朱祥;谭代英;;毛坝构造飞仙关组裂缝储层综合预测方法[J];石油物探;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增业;李剑;吴世祥;杨威;张林;;川西北飞仙关组优质烃源岩的发现及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宋章强;王兴志;许建;张帆;曾德铭;;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组滩相储层研究[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刘柳红;罗平;罗忠;杨式升;;川东北飞仙关组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寻找有利的储集相带[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黄强;李栋富;石元会;;川东鄂西三叠系飞仙关组实钻储层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陶士振;张宝民;曹宏;杨晓萍;;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因类型及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强子同;曾德铭;王兴志;吴仕玖;;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白云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A];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明毅;魏国齐;扬威;刘满仓;;四川盆地北部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及鲕滩储层预测[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汪泽成;赵文智;王一刚;;四川盆地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高效气藏形成之我见—探讨成藏三要素耦合作用对高效气藏形成的控制[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姜磊;蔡春芳;李开开;;川东北飞仙关组高能滩相储层成岩流体特征及演化[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罗忠;罗平;刘柳红;苏立萍;杨式升;;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特约记者 裴敬秀;铁北101—X1井飞仙关组八个解释储层获试油验证[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记者 张学斌;大湾102井喜获高产工业气流[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记者 周泽山;飞仙关鲕滩气藏开发方案浮出水面[N];中国石油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刚毅 通讯员 黄毅;江汉油田强化天然气开发研究[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记者 胡德沛;西南油气田勘探形势良好[N];中国石油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周泽山;筑牢希望之基[N];中国石油报;2010年

7 周泽山 陈宁阳 刘伟;西南油气田分公司370万元重奖科技精英[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更生;大巴山前缘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及控制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2 王铜山;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其生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3 胡作维;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胡安平;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气藏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储昭宏;川东北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黄先平;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综合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沈平;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目标评价[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艺;中上扬子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岩相古地理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胡颖;四川宣汉渡口河剖面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永梅;四川桥亭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汪娟;川东东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及其对储层的控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5 朱竞;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6 唐丹;川东北龙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7 谢琪;龙岗东龙会场区块飞仙关组气藏储层特征研究及有利区优选[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8 周基爽;川东金珠坪构造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储层预测[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9 李亚红;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与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10 陈晓东;川东南北部飞仙关组地震相分析及储层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38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38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5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