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金矿带安坝金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关键词:西秦岭金矿带安坝金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西秦岭 安坝金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构造地球化学
【摘要】:西秦岭金矿带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金矿集区,目前已发现五十余处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点),是金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探的理想选区。阳山金矿带具有资源储量大、分段集中产出、成矿规律复杂等一系列特点而成为该区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安坝金矿床作为阳山金矿带金资源量最大的矿床,其勘探程度高、资料最为丰富,成为研究的首选。论文以矿床学、构造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对安坝金矿床开展了研究,分析总结了其成矿背景、地质特征、变形特征,研究了其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机理,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安坝金矿床与勉略构造带复杂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矿床产出受多级构造控制,文县弧形构造是最重要的区域控矿构造,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是直接的容矿构造。2、矿体主要产于泥盆系地层和三叠系酸性脉岩中,具有分群分带集中产出的特点,矿体之间斜列等距性十分明显。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千枚岩型和蚀变脉岩型,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金主要为不可见金。围岩蚀变范围较广,分带不明显,以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等中低温蚀变为主。成矿期包括沉积变质期、热液成矿期、表生氧化期。3、矿床内主要构造形迹为断裂和褶皱,其中断裂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而断裂又受到褶皱的影响。矿区主要发育各类脆性变形,可见少量韧性变形,变形以韧脆性-脆性为主。4、矿床内构造控矿类型为破碎带型和接触带型,两者在产状上差别不大,前者碳酸盐化更为强烈,后者绢云母化更为强烈。在常量元素特征上,两者都亏损K、Na,破碎带更富集Ca、Mg。质量平衡计算表明元素主要为迁入,且接触带上元素迁移量一般比破碎带要大。5、构造不仅起着导矿容矿的作用,而且还影响元素的活化迁移沉淀,构造通过耦合流体、渗透率、反应速率、流体组分饱和度等重要成矿物理化学参数来影响成矿。
【关键词】:西秦岭 安坝金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构造地球化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7
- 1.1 选题背景10-14
- 1.1.1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11-13
- 1.1.2 安坝金矿床构造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3-14
- 1.2 研究内容14-15
- 1.2.1 区域地质14
- 1.2.2 矿床地质14-15
- 1.2.3 岩石变形特征15
- 1.2.4 构造地球化学15
- 1.3 技术路线15-16
- 1.3.1 资料系统收集15
- 1.3.2 野外实地考察15
- 1.3.3 岩相学、矿相学研究15
- 1.3.4 全岩元素含量分析15
- 1.3.5 构造成矿机理15-16
- 1.4 论文结构与完成工作量16-17
- 1.4.1 论文结构16
- 1.4.2 完成工作量16-17
- 2 区域地质17-26
- 2.1 区域构造17-21
- 2.1.1 勉略构造带19-20
- 2.1.2 文县弧形构造20-21
- 2.2 区域地层21-25
- 2.2.1 碧口群22-24
- 2.2.2 泥盆系24
- 2.2.3 二叠系24-25
- 2.2.4 三叠系25
- 2.2.5 白垩系25
- 2.3 岩浆岩25-26
- 2.4 区域地球化学26
- 3 矿床地质26-42
- 3.1 矿区地层27-28
- 3.2 矿区岩浆岩28-30
- 3.3 矿体特征30-35
- 3.3.1 安坝里南30-32
- 3.3.2 安坝里北32-33
- 3.3.3 安坝矿床北带33-35
- 3.4 矿石特征35-37
- 3.4.1 矿石类型35-36
- 3.4.2 矿石组构36-37
- 3.5 围岩蚀变37-39
- 3.6 金的赋存形式39-40
- 3.7 成矿期次划分40-42
- 4 岩石变形特征42-55
- 4.1 断裂构造42-47
- 4.1.1 断裂带宏观特征42-46
- 4.1.2 断裂带构造变形环境46-47
- 4.2 褶皱构造47-51
- 4.2.1 褶皱宏观特征47-50
- 4.2.2 次级小褶皱50-51
- 4.3 显微构造51-55
- 5 构造地球化学55-73
- 5.1 构造控矿类型55-58
- 5.2 构造地球化学特征58-68
- 5.2.1 常量元素特征58-60
- 5.2.2 成矿元素特征60-63
- 5.2.3 稀土元素特征63-65
- 5.2.4 元素迁移变化65-68
- 5.3 元素变异原因68-72
- 5.4 构造成矿机理72-73
- 6 结论73-75
- 6.1 主要认识73-74
- 6.2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74-75
- 致谢75-77
- 参考文献77-87
- 附录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海俊;韩润生;马德云;;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云南地质;2006年04期
2 韩润生;;构造地球化学近十年主要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3年02期
3 刘泉清;构造地球化学的研究及其应用[J];地质与勘探;1981年04期
4 陈国达,黄瑞华;关于构造地球化学的几个问题[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4年01期
5 黄瑞华 ,龙汉春;全国构造地球化学讨论会在长沙举行[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4年01期
6 谢瑞征;;全国构造地球化学座谈讨论会简讯[J];地震学刊;1984年01期
7 陈国达;;构造地球化学的几个问题[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4年01期
8 涂光炽;;构造与地球化学——(在长沙举行的全国构造地球化学讨论会上的发言提要)[J];地质地球化学;1984年04期
9 吴学益;构造地球化学讲座第一讲—构造地球化学概念、研究内容、意义及发展方向[J];地质地球化学;1987年11期
10 刘洪波;关广岳;金成洙;;构造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评述[J];地质与勘探;198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迅;;地质力学研究中的构造地球化学问题[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3)[C];1989年
2 钟德义;吴学益;周文华;;构造地球化学高温高压模拟实验[A];第一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3 吴学益;王子江;;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实验在金矿成矿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润生;马更生;杨海林;童志才;;关于矿田(床)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隐伏矿定位预测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在春;西秦岭金矿带安坝金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陈楠;云南澜沧县打马河铅锌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3 董光泽;四川宁南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汪旋;昭通彝良毛坪铅锌矿河东地区构造地球化学找矿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文美兰;会泽铅锌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6 韩业鸣;新疆哈密红石铜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欧阳平宁;苗儿山铀矿田向阳坪地区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与成矿富集中心预测[D];中南大学;2012年
8 孙社良;河南栾川钼多金属矿集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高星;胶西北典型金矿控矿构造及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10 王毅泽;云南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43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4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