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环境下典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充填模式探讨
本文关键词:潮湿环境下典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充填模式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潮湿环境 缝洞系统 充填模式 岩溶储层 碳酸盐岩
【摘要】: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加上多期岩溶作用的充填改造,增大了开发的难度。塔北露头区奥陶系古岩溶和桂林的南方现代岩溶是古今潮湿气候环境下岩溶发育的代表,具有相似的岩溶发育条件和特征,可开展对比研究。本着"由表及里,将今论古"的原则研究古潜山岩溶,结合油田特点和以往研究成果,建立了几种潮湿环境下典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充填模式。按照水动力条件及充填物物源分类,可分为外源型地下河充填模式、内源型充填模式;按照充填结构分类,可分为上下结构充填模式、圈层结构充填模式、嵌入式混合充填模式等。不同的充填模式具有不同的充填程度和充填物类型,相应的岩溶储层也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一般而言,外源型地下河充填模式储集性能优于内源型充填模式,上下结构充填模式储集性能优于圈层结构充填模式。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潮湿环境 缝洞系统 充填模式 岩溶储层 碳酸盐岩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20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2122)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11082)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岩溶在地表、近地表和埋藏演化阶段会发生反复的溶蚀和充填作用,形成充填程度、充填物类型及组合特征各异的溶蚀空间,作为油气储层时则会表现出强烈的空间非均质性,是一种极为特殊和复杂的储层类型[1-3]。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在开发研究中存在2大难点,即缝洞空间分布规律不明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宝刚;贾承造;李启明;刘伟;;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古溶洞特征及主控因素[J];新疆石油地质;201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刚;郑荣才;罗平;刘伟;宋金民;;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中奥陶统鹰山组生物礁沉积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0年04期
2 张云峰;张海祖;孙崇浩;吉云刚;韩杰;张勇;;塔中地区礁滩体风化壳岩溶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3期
3 屈海洲;王福焕;王振宇;于红枫;孙崇浩;张云峰;;塔中北部斜坡带古岩溶发育特征及演化模式[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3期
4 刘显凤;蔡忠贤;李树新;周成刚;王春阳;杨涛;;新疆西克尔萤石矿洞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新疆石油地质;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清华,刘池阳,王书香,李琴,王绍兰,肖红平,张凤歧;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年02期
2 王鑫;姚军;杨永飞;王晨晨;高莹;;基于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的孔网模型构建与流动模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30期
3 徐丽萍;;多属性融合技术在塔中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1期
4 雍自权;刘庆松;刘树根;时华星;宋明水;覃建雄;王国芝;徐国强;孙玮;;济阳坳陷孤岛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缝洞系统[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2期
5 黄捍东;张如伟;赵迪;王光付;;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预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年02期
6 郑多明;李志华;赵宽志;沈凤;党青宁;高莲花;;塔里木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定量地震描述[J];中国石油勘探;2011年Z1期
7 戴弹申;王兰生;;四川盆地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形成条件[J];海相油气地质;2000年Z1期
8 朱婧;张烈辉;吴峰;周亮;符奇;;塔河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单井递减规律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朱仕军;唐绪磊;朱鹏宇;吴晓华;路远;;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天然气工业;2014年04期
10 康志宏;陈琳;鲁新便;杨敏;;塔河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流体动态连通性研究[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凡异;狄帮让;魏建新;;碳酸盐岩缝洞体宽度估算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秋菱 杨江峰;提高缝洞体定位精度[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张强;物探院两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N];中国石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彦军;碳酸盐岩缝洞油藏储层、流体识别及评价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2 何建军;致密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地震检测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华勋;轮古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储层特征及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0年
2 张小芳;轮古7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精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6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56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