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建筑地震破坏调查与抗震设计实践
发布时间:2017-08-16 22:16
本文关键词:村镇建筑地震破坏调查与抗震设计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建筑抗震 建筑设计 地震破坏 建筑体型 村镇地区
【摘要】: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会带来严重的损失。而村镇地区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往往成为抗震的薄弱环节。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村镇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正在被现代化割裂,通过运用传统营造技艺来表达文化成为村镇建筑抗震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正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兼顾审美与文化,来探讨村镇建筑的抗震设计。首先,本文通过深入地震灾区调查村镇民居的破坏现状,以及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来分析建筑在地震中破坏原理。然后根据破坏机理,以建筑学的视角,针对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木结构以及其他村镇地区常见结构形式,结合灾区调研的实例,来分析可供村镇地区使用的抗震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抗震概念设计的的基础上,本文从群体建筑布局、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建筑立面、建筑结构和重要细部等六个方面来研究建筑设计与抗震性能的结合问题。接下来,通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本文提出了建筑抗震设计的程序,分析了在抗震需求约束下的建筑创作,论述了建筑的抗震设计如何结合人们的审美与当地文化。在这其中融入作者对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理解,并且分析现行规范对抗震设防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笔者在雅安芦山地震灾区所参与的实际项目,来具体展现村镇地震灾区建筑设计的具体应用,以及对以上抗震方法与策略进行验证。最后,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震区建筑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抗震性能、建筑美学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建筑抗震 建筑设计 地震破坏 建筑体型 村镇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9;TU352.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28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5
- 1.3 研究内容15-16
- 1.3.1 研究范围15
- 1.3.2 研究内容15-16
- 1.4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16-24
- 1.4.1 国内建筑抗震设计研究现状16-21
- 1.4.2 国外研究现状21-24
- 1.5 研究方法24-25
- 1.6 研究框架25-28
- 2 地震的破坏机理与常见震害调研28-58
- 2.1 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机制28-30
- 2.2 地震的破坏形式30-31
- 2.3 震区主要结构形式建筑的常见震害调查31-55
- 2.3.1 木结构建筑破坏33-37
- 2.3.2 砖混结构建筑破坏37-44
- 2.3.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破坏44-50
- 2.3.4“混合”结构建筑破坏50-55
- 2.4 局部地形对建筑抗震的影响55-56
- 2.5 本章小结56-58
- 3 建筑设计与抗震设计58-96
- 3.1 抗震概念设计58-62
- 3.1.1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60
- 3.1.2 足够的结构冗余度60-61
- 3.1.3 平面与竖向刚度布置61-62
- 3.2 群体建筑布局62-65
- 3.2.1 行列式布局63
- 3.2.2 围合式布局63-64
- 3.2.3 台地式布局64-65
- 3.3 建筑体型和抗震设计65-70
- 3.3.1 空间体量与布局65-67
- 3.3.2 建筑的高宽比与长宽比67-68
- 3.3.3 对称与均衡68-69
- 3.3.4 竖向收进的体型变化69-70
- 3.4 建筑平面与抗震设计70-77
- 3.4.1 平面布局与抗震设计70-72
- 3.4.2 平面设计与结构布置72-74
- 3.4.3 建筑人流疏散设计74-77
- 3.5 建筑立面与抗震设计77-84
- 3.5.1 立面的虚实与抗震设计78-80
- 3.5.2 立面的凹凸与抗震设计80-83
- 3.5.3 立面的比例与抗震设计83
- 3.5.4 立面的对称性与抗震设计83-84
- 3.6 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84-90
- 3.6.1 结构构思论与建筑设计84-85
- 3.6.2 砖混结构85-86
- 3.6.3 木结构86-87
- 3.6.4 夯土结构87-89
- 3.6.5 钢筋混凝土结构89-90
- 3.7 建筑细部与抗震设计90-94
- 3.7.1 入口部位90-91
- 3.7.2 屋顶部分91-92
- 3.7.3 其他细节设计92-94
- 3.8 本章小结94-96
- 4 震区建筑抗震设计策略96-120
- 4.1 建筑抗震设计的目标96-97
- 4.2 建筑设计之下的抗震设计流程97-101
- 4.2.1 确定设防参数98
- 4.2.2 场地选址98-99
- 4.2.3 建筑设计99-101
- 4.2.4 结构计算与抗震细部构造措施101
- 4.3 抗震规范约束下的建筑创作101-116
- 4.3.1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理解101-102
- 4.3.2 基于抗震规范的建筑创新102-103
- 4.3.3 避震空间设计103-105
- 4.3.4 抗震结构创新105-112
- 4.3.5 建筑材料创新利用112-116
- 4.4 审美与文脉116-118
- 4.5 本章小结118-120
- 5 抗震设计实践—芦山县龙门乡工程设计120-134
- 5.1 背景及概述120-123
- 5.1.1 项目背景120-121
- 5.1.2 项目概况121
- 5.1.3 现状分析121-123
- 5.2 总平面设计123-125
- 5.3 建筑体型125-126
- 5.4 建筑结构126-127
- 5.5 建筑平面设计127-130
- 5.6 建筑立面设计130-132
- 5.7 本章小结132-134
- 6 结语134-136
-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134-135
- 6.1.1 论文主要结论134
- 6.1.2 论文创新点134-135
- 6.2 展望135-136
- 参考文献136-140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140-142
- 附录142-159
- 芦山县龙门乡核心区工程设计时间节点142-146
- 芦山县调研实录146-148
- 芦山县龙门乡核心区工程设计施工过程148-152
- 图录152-157
- 表录157-159
- 致谢159
本文编号:685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8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