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本文关键词: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更多相关文章: 南海北部陆缘 白云深水区 伸展薄化拆离断陷 油气地质特征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摘要】:烃源岩分布特征不明、大型构造圈闭缺乏、成藏层系单一和储层条件复杂是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包括白云凹陷和荔湾凹陷)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构造、沉积到成藏的综合性研究表明,陆缘岩石圈强烈薄化背景下的伸展拆离作用控制了陆缘深水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陆缘岩石圈强烈伸展的结构特征控制了裂陷期规模烃源岩的分布,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控制了拗陷期陆架坡折带和深水储层的发育与分布,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的深部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等具有特殊性,与典型陆相断陷及国外深水地质差别明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白云深水区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体系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到生烃过程中形成超压、晚期断裂活动和底辟带泄压是有利的成藏动力过程,继承性古鼻状隆起带和断裂-构造脊复合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富集成藏,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呈现油气兼生、内气外油的特征,形成了白云东洼油气区、白云西洼油气区、白云北坡气区和白云东油气区等四大油气优势聚集带,同时还发育了白云西南断阶带、白云南洼、荔湾凹陷及南部超深水勘探潜力区。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白云深水区 伸展薄化拆离断陷 油气地质特征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北部深水区储层识别技术与评价(编号:2011ZX05025-003)”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北部深水区储层识别技术与评价(编号:2011ZX05025-003)”部分研究成果。米立军,柳保军,何敏,等.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J].中国海上油气,2016,28(2):10-22.Mi Lijun,Liu Baojun,He Min,et al.Petroleum geology char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子江,何悦强;南海北部大陆架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地球化学信息处理[J];热带海洋;1986年02期
2 张庆荣,蔡亲炳,林锡贵;南海北部近海面大气梯度观测试验的初步分析[J];热带海洋;1986年02期
3 郭博书;中国南海北部海水铅表观络合容量测定[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4 陈俊仁,郑祥民;南海北部内陆架沉积物来源及控制因素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5年05期
5 于文泉;南海北部海面水温场的分析[J];海洋预报;1987年01期
6 袁梁英;戴民汉;;南海北部低浓度磷酸盐的测定与分布[J];海洋与湖沼;2008年03期
7 梁美桃,古森昌,陈绍谋,路秀云,吴传芝,吴必豪,渠洁瑜;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锆元素的地球化学初步研究[J];热带海洋;1986年02期
8 冯文科,杨达源;南海北部Ⅴ_3孔的氧同位素曲线及其古环境的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5期
9 寇养琦;;南海北部的海底侵蚀[J];中国海上油气;1992年05期
10 袁玉松;丁玫瑰;;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J];海洋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慧;蔡旭晖;宋宇;;南海北部海面风场和平均海流场模拟[A];中国科协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汪洋;;南海北部边缘地壳成分及流变学非均匀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孙珍;周蒂;庞雄;陈长民;孙龙涛;;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演化动力学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宋海斌;耿建华;方银霞;;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研究[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万玲;姚伯初;曾维军;吴能友;;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三维结构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韦振权;易海;帅庆伟;钱星;林珍;张莉;;南海北部西沙-双峰海域构造分区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吴时国;董冬冬;袁圣强;张功成;;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含油气系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宋海斌;吴能友;张健;江为为;郝天珧;;南海北部陆缘白垩纪中期大陆边缘体制转变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9 周昌范;张海启;;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资源前景展望[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10 丘学林;;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深部地壳结构和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讯;中石油南海北部矿权区勘探获重要成果[N];海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钟敬忠邋通讯员 廖庆玉;琼粤海事首次南海北部联合巡航[N];中国水运报;2008年
3 徐海 李洁尉;南海北部深水区发现大气田[N];中国海洋报;2006年
4 特约记者 陈惠玲;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潜力巨大[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梁钢华;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巨大[N];中国矿业报;2011年
6 记者 罗茜 通讯员 徐海;“实验3”号船南海北部开放航次再度起航[N];中国海洋报;2006年
7 记者 梁钢华;南海北部可燃冰资源初步探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本报记者 孙楠;南海北部低压“捣乱” 南方多地旱象“露脸”[N];中国气象报;2010年
9 徐海 李洁尉;珠江冲淡水东扩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1年
10 记者 梁钢华;南海北部可燃冰储量达185亿吨油当量[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梁英;南海北部营养盐结构特征[D];厦门大学;2005年
2 张晓飞;南海北部海洋雾状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2年
3 喻涛;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中有机质的来源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4 王金宝;南海北部浮游生物中的放射虫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5 张R,
本文编号:685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8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