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辽西北票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木化石的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18 14:41

  本文关键词:辽西北票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木化石的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辽西 髫髻山组 中晚侏罗世 木化石 古气候 古环境 古生态


【摘要】:木化石在陆地生态系统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保存有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且解剖构造保存完好的木化石。基于北票木化石树木年轮、树桩直径等数据计算了木材早材与晚材的比率(E/L),并推算了松柏类树木古树高。通过已有测量的树木年轮直径,应用Niklas(1994)和Mosbrugger(1994)两种方法恢复了化石森林中松柏类树木的古树高约为25m。推断中晚侏罗世的裸子植物森林树木生长的环境为以火山岩和湖相沉积为主,降水丰富。推断髫髻山组属于温暖、湿润、季节性明显的亚热带到暖温带气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木化石木材组织中呈现的特殊解剖构造包括假轮、创伤树脂道、年轮扭曲、虫孔等,也能够揭示辽西北票中晚侏罗世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状况。表明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古气候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生长期间受到了火山喷发、虫害、大风、降温等多种不利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干扰。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辽西 髫髻山组 中晚侏罗世 木化石 古气候 古环境 古生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02004、41302004、41272010、41572014、40972008) 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XDB18030502)资助
【分类号】:P532;Q914
【正文快照】: 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02004、41302004、41272010、41572014、40972008)及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XDB18030502)资助。木材化石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证据和理想的气候指标之一。木化石与叶化石和保存在沉积物中的其它植物器官化石相比,其分布较为广泛,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平,,王东坡;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特征及其变化机制[J];岩相古地理;1994年01期

2 刘东生,丁仲礼,郭正堂;国际南北两半球古气候计划简介[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5期

3 ;古气候变化导致动物迁徒[J];大科技(科学之迷);2005年11期

4 袁林旺,周春林,刘泽纯;古气候变化吸引子维数对比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5 闫晓勇,张铭;6000年前中国古气候的数值模拟[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张世奇,孙耀庭,刘金华,魏垂高,孙杰;气候变化对可容空间及层序发育的影响[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02期

7 吴欣松;郭娟娟;黄永建;付建伟;;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古气候变化的测井替代指标[J];古地理学报;2011年01期

8 寇立群;;全球古气候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19期

9 庞军刚;云正文;;陆相沉积古气候恢复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20期

10 徐馨,朱明伦;镇江地区15000年以来古植被与古气候变化[J];地理学报;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树成;王志远;易轶;姚檀栋;陈发虎;Richard Evershed;;分子化石记录的第四纪古植被与古气候信息[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孙玉兵;陈天虎;谢巧勤;;西峰剖面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及其古气候恢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伍婧;刘强;;晚冰期月亮湖炭屑记录反映的古气候演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C];2014年

4 陈乐尧;;从昆明盆地滇池北缘第四纪孢粉组合讨论古气候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C];1984年

5 刘现彬;夏敦胜;贾佳;;兰州九州台黄土磁性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锡浩;;郑州附近高分辨率黄土地层与短时间尺度古气候变化记录[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7 强小科;安芷生;李华梅;常宏;宋友桂;;黄土高原北部红黏土堆积的磁学性质及其古气候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廖光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直白古湖的发现及其意义[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刘强;李倩;旺罗;储国强;;21kaB.P.以来大兴安岭中段月亮湖沉积物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10 李长安;张玉芬;;鄱阳湖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波;全球古气候观测系统概述[N];中国气象报;2002年

2 郑见;气候冷暖黄土知[N];中国矿业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高远;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湖泊藻类演化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杨桂芳;流域、古气候、人类活动——机理、过程、指标体系及其方法论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冬雁;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李彬;岩溶区古气候替代指标及桂林地区14万年来古气候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9年

5 胡建芳;3万年来南沙海区古气候、古环境演变: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1年

6 王冠民;古气候变化对湖相高频旋回泥岩和页岩的沉积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7 杨桂芳;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8 付淑清;南海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9 魏子新;长江三角洲东部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的耦合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赵静;松辽盆地晚白垩世早—中期孢粉、藻类及古气候古湖泊条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怡璇;25-20 kaB.P.中祁连疏勒河地区钙华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敖玉静;江西九江红土堆积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宗娴;日本海百年以来及4万年以来不同时间尺度的沉积环境演化[D];南京大学;2016年

4 周勇;西北酒泉和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古气候[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卞学昌;山东省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序列及其与史前文化发展阶段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小瑾;河套地区(内蒙古磴口)晚冰期以来古气候演化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施美娟;彭阳剖面800Ka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8 王尹;南雄盆地晚白垩世—早古新世古气候变化[D];南京大学;2012年

9 张妍;淮河源区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易轶;分子化石在洞穴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的古气候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95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95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e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