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藏东芒康竹卡断裂变形特征及活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4:43

  本文关键词:藏东芒康竹卡断裂变形特征及活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竹卡断裂 澜沧江断裂带 逆断层 活动性


【摘要】: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境内规划有多项大型建设,其中包括水利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等,地处三江造山带,规划建设的工程距一级构造单元-澜沧江结合带仅十余千米,距区域性断裂-竹卡断裂带仅数百米至数公里。澜沧江断裂的东支-竹卡断裂,除其活动性存在较大的争议外,特别是在地质构造方面研究,仍显薄弱。竹卡断裂带作为离规划工程最近的一条区域性大规模断裂带,断裂的地质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绒曲河地区,对于竹卡断裂的几何学展布的研究主要通过平硐及钻孔控制,研究区内竹卡断裂可以分为南(绒曲河)段、北(色汝沟)段两段;竹卡断裂南(绒曲河)段大体沿绒曲河展布,断裂走向NNE-近SN-NNW,总体呈W突出的弧形。位于绒曲河左岸的PD23完整揭露了竹卡断裂带,清楚展示了变形、分带、蚀变特征。上(SW)盘主要为中三叠统竹卡群(T2Z)糜棱岩化英安岩,下(NE)盘为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2h)黑色钙质、泥质构造片岩和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竹卡断裂断层面产状:走向NW-SE,倾向238°,倾角78°;破碎带宽30cm左右,破碎带均由上盘钾长花岗岩变形所构成,发育灰白色花岗质碎粉岩和碎粒岩,定向性明显,在破碎带边缘见牵引变形,指示竹卡断层为逆断层。竹卡断裂北(色汝沟)段,断层总体倾向SW,倾角83°,断层破碎带宽5-20cm左右,发育石灰岩质构造角砾岩及其强烈劈理化带和透镜体化带,主断面处发育2-5cm的土黄色碎粉岩。断层上盘为紫红色块状微晶流纹岩;断层下盘为强劈理化薄层细-泥晶灰岩,劈理产状为198°∠79°,沿劈理方向发育大量方解石脉,且局部见劈理发生后期揉皱;同时劈理中发育能干性较强石香肠化灰岩透镜体,表现为脆韧性变形。根据断层带内透镜体排列方式可判断断层性质为逆冲断层。竹卡断裂无活动性,其主要依据有:(1)不显示活动构造地貌。除绒曲河口顺绒曲河发育外,其余段均从山麓通过,无连续线性活动构造形迹,即该断层无活动构造地貌标志;(2)沿断裂带未发生过地震,即无地震活动显示;(3)沿断裂带未见温泉出露,即无地热活动显示;(4)上覆及邻近的第四系未见扰动、褶皱、断层等新构造、活动构造迹象。绒曲河口Ⅰ-Ⅲ级阶地均无变形现象,而该区Ⅲ级阶地年龄在10万年以上,说明晚更新世以来,竹卡断裂无活动性;(5)竹卡主断层碎屑物石英形貌中-深侵蚀石英为主,反映上新世-早更新世活动特征,中更新世以来不具活动性。竹卡断裂及次级断裂ESR年龄分别为(21.55±2.0)万年、(13.39±0.80)万年,也说明竹卡断层不具活动性。所以研究区竹卡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为早-中更新世,第四纪晚期以来不具活动性。
【关键词】:竹卡断裂 澜沧江断裂带 逆断层 活动性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4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9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预期结果11-13
  • 1.2.1 研究现状11-12
  • 1.2.2 存在问题12
  • 1.2.3 预期成果12-13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3-15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5
  •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15-16
  • 1.5 主要成果与认识16-19
  • 1.5.1 绒曲河段竹卡断裂几何展布特征16
  • 1.5.2 绒曲河段竹卡断裂变形特征16-17
  • 1.5.3 绒曲河段竹卡断裂活动性特征17
  • 1.5.4 色汝沟段竹卡断裂几何展布特征17
  • 1.5.5 色汝沟段竹卡断裂变形特征17-19
  • 第2章 区域构造背景19-40
  • 2.1 区域地层和岩石19-24
  • 2.1.1 沉积岩19-22
  • 2.1.2 岩浆岩22
  • 2.1.3 区域变质岩及变质作用22-24
  • 2.2 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24-31
  • 2.2.1 区域构造单元特征24-31
  • 2.3 主要边界断裂介绍31-35
  • 2.3.1 嘉黎断裂32
  • 2.3.2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边界断裂带32-33
  • 2.3.3 澜沧江结合带边界断裂33
  • 2.3.4 竹卡断裂33-34
  • 2.3.5 灵芝河-加尼顶断裂34-35
  • 2.3.6 金沙江断裂带35
  • 2.4 区域地质演化35-40
  • 2.4.1 陆壳基底形成阶段(Pt_(1-2))35-36
  • 2.4.2 原特提斯演化阶段(Pt_3-S)36-37
  • 2.4.3 古特提斯演化阶段(D-T_2)37-38
  • 2.4.4 新特提斯演化阶段(T_3-K)38-39
  • 2.4.5 陆内汇聚-高原隆升阶段(E-Q)39-40
  • 第3章 竹卡断裂地质特征40-62
  • 3.1 绒曲河段竹卡断裂几何展布特征40-43
  • 3.2 绒曲河段竹卡断裂变形特征43-58
  • 3.2.1 绒曲河竹卡断裂变形强度带分带43
  • 3.2.2 绒曲河北段竹卡断裂变形特征43-50
  • 3.2.3 绒曲河中段竹卡断裂变形特征50-55
  • 3.2.4 绒曲河南段竹卡断裂变形特征55-56
  • 3.2.5 绒曲河次级断裂Fz01(G01)构造变形特征56-58
  • 3.3 色汝沟段竹卡断裂几何展布特征58
  • 3.4 色汝沟段竹卡断裂变形特征58-62
  • 第4章 断层活动性研究62-73
  • 4.1 断层活动性研究方法62-66
  • 4.1.1 活动断层的概念及研究意义62
  • 4.1.2 活动断层标志62-63
  • 4.1.3 活动断层研究方法63-66
  • 4.2 竹卡断裂活动性研究66-73
  • 4.2.1 地质特征66-68
  • 4.2.2 竹卡断裂断层泥石英形貌统计及ESR定年68-72
  • 4.2.3 竹卡断裂的活动性72-73
  • 结论73-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78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起彤;;大型桥梁场地断层活动性识别标准的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1993年04期

2 刘维亮;杨振法;谷曼;吴德超;王道永;;大渡河金川水电站外围抚边河断层活动性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7年04期

3 王冰洁;倪军娥;方度;;板桥凹陷钱圈地区主干断层活动性分析[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8年01期

4 杉崎隆一;钱洪;;断层气体中氢和二氧化碳的成因及其与断层活动性的关系[J];地震地质译丛;1984年06期

5 黄秀铭,郑炳华,王挺梅,李建平;利用现代地形资料鉴定断层活动性[J];地震地质;1987年03期

6 胡天玉;李瑞玲;;郑州市区三条主要断层的确定及其意义[J];河南地质;1988年03期

7 刘行松 ,李祖信 ,林传勇 ,史兰斌 ,唐汉军;基岩中断层活动性研究的新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1期

8 李起彤;核电站场地断层活动性的识别标准研究[J];地震学刊;1993年02期

9 王基华,王亮,孙凤民,,金晓微;隐伏断层活动性分段的汞地球化学标志初探[J];地震地质;1996年04期

10 范俊喜;彭土标;袁建新;王惠明;张东升;;工程区断层最新强烈活动年代确定方法探讨[J];水力发电;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希杰;;基岩地区断层活动性评价问题[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2 车兆宏;范燕;;华北地区断层现今活动速率与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3 张立宽;罗晓容;廖前进;袁淑琴;苏俊青;肖敦清;王兆明;于长华;;断层连通概率法定量评价断层的启闭性[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4 车兆宏;;应用大地测量资料研究断层现代活动性[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吴树仁;;断层自组织研究—以走滑断层为例[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6 韩晓光;许光炳;;房县盆地内一条新发现的断层及其活动性初步分析[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邵永新;陆明勇;;关于土壤氡对断层活动性研究一点认识[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11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1年

8 许承武;李忠;;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四段断层活动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曲国胜;宁宝坤;朱金芳;陈建强;许建东;黄昭;王善雄;林松建;李亦纲;;泉州盆地第四系层序——构造格架及断层活动性初步评价[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马润勇;彭建兵;周立新;周新民;;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断裂构造格局与F_(201)断层活动性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张承志 朱华颖;台湾大约每10年可能发生一次大地震[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教授 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嵇少丞;断层死活不能轻易下结论[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恩;近断层强震地面运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佳威;沙湾断裂带探测及其活动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施发剑;兰聊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张艺;冀中坳陷三维连片区新生代断裂活动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王伟;跨断层短水准观测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罗俊超;藏东芒康竹卡断裂变形特征及活动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瑞琪;青藏块体东北缘跨断层场地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7 徐洪伟;基于断层围陷波的断层参数正反演[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4年

8 周苏苏;新乡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断层活动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姚巍;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区F10断层工程地质特性及工程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秦俊林;新集矿区F10断层演化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95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95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9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