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非均质泥石流形成过程动力学特征

发布时间:2017-08-24 23:31

  本文关键词:非均质泥石流形成过程动力学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非均质泥石流 形成过程 颗粒起动类型 加速混掺 动力学特征。


【摘要】:非均质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坡与沟谷中的一种典型固液两相流,具有颗粒级配宽、容重大、流动阻力与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等特征,致灾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在云南省蒋家沟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实施48组泥石流形成动力过程模拟试验,首先分析非均质泥石流起动方式,将模拟泥石流起动划分为常遇型、溃坝型及滑坡型三种类型,并进一步将泥石流形成过程划分为固体颗粒起动、固体颗粒加速混掺及固液两相流形成的三个不同阶段;基于孔隙水压力及水力因子等测定数据,分析揭示了泥石流形成的三阶段的动力学特征,表明三类泥石流形成后流速较大,均呈急流状态,而且水流强度以溃坝型泥石流为最大,常遇型泥石流次之,滑坡型泥石流最小。本项研究成果对丰富泥石流学科内容以及提高泥石流灾害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非均质泥石流 形成过程 颗粒起动类型 加速混掺 动力学特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72048) 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CKWV2015225/KY)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P642.23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泥石流是我国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每年汛期由于强降雨诱发泥石流灾害,导致冲毁路桥基础设施和居民房屋,以及淤埋农田、森林、村庄和城镇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泥石流直接进入河流、水库,造成堰塞坝或者抬高河床,造成更大的次生灾害,严重威胁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一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积善;陆江涛;;泥石流形成条件[J];人与自然;2002年04期

2 谭哲强,郑敬民,娄晓凤;泥石流形成原因及防止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4年01期

3 宣世进;线家沟泥石流形成剖析[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4年03期

4 姚令侃;;降雨泥石流形成要素的分析——灰色系统理论在处理德尔菲法调查结果上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1987年02期

5 李翠娜;李业勋;;颗粒粒径对泥石流形成影响的试验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周健;王连欣;贾敏才;李业勋;;颗粒组分对泥石流形成形态影响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崔鹏,杨坤,陈杰;前期降雨对泥石流形成的贡献——以蒋家沟泥石流形成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年01期

8 张长春;王玉秦;陈全;冯斌;;九寨沟县干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成灾特征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4年03期

9 张锐波,张丽萍;矿山泥石流形成的理论动态分析——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年03期

10 高艳玲,李斌昌,杨继荣;太原市西山虎峪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治[J];山西建筑;2005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忠水;德庆卓嘎;马艳鲜;邓荣昌;罗布次仁;;西藏波密天摩沟“9·4”特大泥石流形成的气象条件[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慎乃齐;韦京莲;赵波;董桂芝;;京西达摩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与防治[A];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徐富强;崔鹏;程谦恭;;蒋家沟流域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徐友宁;杨敏;张江华;陈华清;裴来政;;影响小秦岭金矿区矿山泥石流形成的物源特征分析[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宁生;杨成林;李战鲁;赖勇;;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形成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6 倪化勇;巴仁基;刘宇杰;徐如阁;;大渡河中游出路沟泥石流形成演化与防灾思考[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华清;徐友宁;张江华;乔冈;;小秦岭金矿区“7.23”泥石流形成特征及其启示小秦岭金矿区“7.23”泥石流形成特征及其启示[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邓晓慧 旺杰 曹丽;林芝松绕村小型泥石流形成堰塞湖[N];中国气象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彭涛;泥石流形成的降雨条件及其预测预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曹屹东;汶川震区典型暴雨泥石流形成特征与条件的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远瞩;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大寨沟、海子沟流域泥石流形成环境与流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包琼;上卓沟泥石流形成机制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5 褚胜名;沟谷型泥石流形成的风化因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鹏;云南省永胜县青草湾泥石流形成条件与防治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7 杨敏;影响小秦岭金矿区矿渣型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3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33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8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